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18章 大同镇边军

第18章 大同镇边军

作者:就爱啃鸡翅 返回目录

正当江瀚思索之际,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忽然寒光骤现!


一柄马刀从一个极其阴狠的角度,直插江瀚腋下要害!


“江大人,小心!”


邵勇一直紧盯着江瀚四周,见有人偷袭,立刻大喝一声,手中长枪如蛟龙出海,猛地一挑,硬生生将那马刀挡开。


“铛”


马刀被长枪一挡,偏离了原本角度,捅到了江瀚护心镜上,发出一阵脆响。


江瀚瞬间惊出一身冷汗,心中暗骂自己大意。


战场上走神,险些丢了性命!


若不是邵勇眼疾手快,这一刀怕是已经要了他的命。


他感激地朝邵勇点了点头,随即深吸一口气,重新提起精神,挥刀杀入敌阵。


“他娘的,这帮孙子怎么全都冲我来了!”


江瀚骂骂咧咧地砸翻一匹战马,顺手抹了把糊住右眼的血水。


抬眼一看,却发现四周的敌人越聚越多,形势愈发凶险。


“大人!看东面!”


邵勇又是一枪捅穿前方骑兵,突然对着江瀚喊了一嗓子。


江瀚闻言,猛地扭头望去,只见先前分兵的五十骑不知何时已绕到敌阵后方,马槊上高高挑着蒙古人的纛旗,正朝这边疾驰而来。


“糟了!快撤!”


蒙古百户眼见后路被断,脸色大变,吹了一声尖锐的口哨,毫不犹豫地调转马头,夺路而逃。


而周围的蒙古人显然没料到战局崩坏的如此之快,一个个都还在酣战,没想到自家百户已经溜之大吉了。


“百户大人跑了!”


有眼尖的蒙古人发现自家百户夺路而逃,大声嚷了起来。


主将一逃,战阵中的蒙古人顿时军心大乱,阵型瞬间崩溃。


一些蒙古骑兵见势不妙,狠狠将手中兵器掷出,试图趁机脱身。


然而,江瀚等人岂会给他们机会?合围之势已成,这帮蒙古人已是瓮中之鳖。


只可惜,那蒙古百户跑得太快,竟让他溜了。


江瀚心中暗叹,没想到这蒙古百户如此果断,见势不妙便丢下手下独自逃命,跑得比兔子还快。


可就在江瀚惋惜之际,先前被追杀的两名军汉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杀了出来,一左一右,直逼那蒙古百户而去。


“老贼!给我死来!”


两人埋伏已久,终于等来了报复机会,从侧翼猛然冲出,狠狠将那蒙古百户撞飞下马。


而江瀚见此也是微微一愣,这两人倒是找了个好时机,


但他也没多想,随即转身继续围剿剩余的蒙古骑兵。


“万胜!万胜!”


随着最后一名蒙古骑兵弃甲投降,这场突如其来的战斗以“明军”大获全胜告终。


“此战共斩杀敌骑共一百二十一人,伤敌四十三人,缴获战马二十三匹,各类金银财宝六万五千两,马车一辆。”


“我军阵亡十四人,轻伤二十二人,重伤三人。”


听着黑子的战后统计,江瀚心疼得直咧嘴,这些都是他手下的精锐,竟然折了十几人。


“早知道骑马跑了,这仗非打不可吗?”,江瀚痛心疾首。


可话虽如此,江瀚也清楚,这一战避无可避。


首先蒙古骑兵与己方骑兵只隔了不到一里地的距离,这个距离,骑兵转瞬即至。


若是露了怯,被蒙古人衔尾追杀,伤亡只会更加惨重。


正当江瀚等人清理战场时,先前那两名军汉也将蒙古百户押到了江瀚面前:


“多谢大人救命之恩,我等无以为报,特将此獠奉上!”


江瀚点点头,随即吩咐道:


“带回营地去,让弟兄们先去修整!”


“把这厮押到大帐去,我亲自审!”


......


大帐内,江瀚稳坐于桌案之后,居高临下地审视着面前被五花大绑的蒙古百户。


那蒙古百户满脸鲜血,眼中满是愤恨,死死盯着江瀚:


“你们这帮明军,什么时候这么能打了?”


江瀚抹了抹眼角的血迹,笑得十分畅快:


“亏你的福,老子也是今天才知道,原来这帮杀才这么能打。”


一旁的李老歪依旧一副邋遢样子,上前猛踹了一脚那蒙古百户,冷笑道:


“你们这帮蒙鞑算是赶上好时候了,江大人不久前才发了饷,还一天三顿的养着咱们。”


“底下的弟兄们都憋着一口气,想着怎么报答江大人的大恩大德。”


“正好你们送上门来,那弟兄们不得给江大人好好露两手?”


蒙古百户挣扎着爬起身,愤愤不平:


“哼,能打又怎样?碰到满洲兵,照样杀你们个片甲不留!”


“长生天保佑,再过几年,杀光你们这群汉人,大好中原,我等自取之。”


这帮蒙古人倒是聪明,自己打不过明军,就跟在满洲兵屁股后面入关抢掠。


由于大明持续多年来的打压,蒙古诸部早已衰微,只不过大明朝廷没想到的是,蒙古人倒了,女真人又杀出来了。


“死到临头,还讲什么大话。”


江瀚冷冷一挥手,让黑子将这个蒙古百户拖到外面去宰了。


此时,先前被救的两名军汉也站了出来,朝江瀚拱手行礼,语气中带着感激:


“多谢大人相救,敢问大人贵姓?可是我大同镇边军出身?”


江瀚拱手回应道:


“在下延绥镇江瀚,不知两位怎么称呼?”


其中一个年长些的军汉点点头,开口介绍道:


“在下刘启东,这是我弟弟刘启明,乃是山西勤王军,如今军散,我等正要回乡去。”


江瀚耳朵一动,瞬间捕捉到了关键词——山西勤王军?军散?


他不动声色,继续追问道:


“为何军散?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刘启东眼神闪烁,支支吾吾地解释道:


“禀大人,我等勤王路上出了些许变故,被朝廷勒令原路返回。”


江瀚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原路返回?那你所在部队现在何处?为何只有你二人单独脱队?”


刘启东一时语塞,顿了顿,连忙改口:


“大人,刚才说错了,是遣散,我等被遣散了。”


江瀚听罢,眉头微微一挑,沉默片刻,眼神冷冷地上下打量着眼前两人。


这两兄弟眼神飘忽,语气闪烁,脸上的慌乱让江瀚更加确信,他俩在撒谎。


江瀚也不说话,而是双手抱胸,目光如刀般直勾勾地盯着他们,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大帐内,营火烧得噼啪作响,火光映在两人脸上,忽明忽暗。


两人不自觉地微微发抖,说不清是被冻的,还是被眼前的江瀚吓得。


僵持片刻后,弟弟刘启明终于撑不住了,双腿一软,跪倒在地:


“大人,我等是因为大军哗变,这才逃回来的。”


见弟弟招供,哥哥刘启东叹了口气,接过话头:


“启禀大人,我山西勤王军多日不得粮饷,于是大军哗变,劫掠京畿。”


“巡抚和总兵都被朝廷问罪,大军群龙无首,所以这才自行返乡。”


也不怪这两人说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两兄弟是逃兵。


根据《大明律·兵律》规定:


“凡军官军人从军征讨,私逃还家及逃往他所者,初犯杖一百,仍发出征;再犯者,绞。”


刘启东看见江瀚领来的百余骑兵,估摸着江瀚至少也是个百户,于是就更不敢说实话了。


江瀚听罢,微微颔首,脑海中飞速盘算。


这两人能顶住数百蒙古骑兵的追杀,可见还是有几分勇武在身上,江瀚心中顿时生出了收编他们的念头。


于是江瀚决定暂时隐瞒自己的身份,先给这两兄弟上上压力,再设法将他们纳入麾下。


“都是军中好手,你们可知离队私逃的后果?”江瀚语气一转,严厉的质问起两人。


他步步紧逼,声音愈发沉重:


“劫掠加私逃,这可是兵变,按律当绞!你们二人可知罪?!”


刘启东、刘启明两兄弟低垂着脑袋,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空气中一片死寂,紧张得仿佛能听见心跳声。


“不过,大家都是边军出身,我可以给你们指条明路。”


江瀚话锋一转,正准备拉拢两人。


可一旁的董二柱如同后知后觉一般,一脸兴奋地看着刘启东、刘启明两兄弟,好像找到了同道中人一般:


“这么巧?你们也兵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