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25章 马家沟

第25章 马家沟

作者:就爱啃鸡翅 返回目录

江瀚心里盘算着董二柱的提议,觉得确实有几分道理。


毕竟当初上工的时候,他亲眼见过那两个寒窑,空间宽敞,正适合储存冰雪。


想到这里,江瀚当机立断,决定和董二柱去一趟马家沟。


跨过干涸的延河,两人老远便看到村口的歪脖树下,有个裹着破羊皮的老汉正撅着腚在刨树根。


江瀚从怀里摸出半块麸饼,刚准备上前搭话:


“老人家,请问......”


可话还没说完,那老汉却像见了鬼似的,手中锄头一抛,撒腿就跑。


“什么情况?”


江瀚手里拿着麸饼,愣在原地。


他原本还想拿粮食先去套套近乎,可话还没说完人就跑了。


叹了口气,江瀚收起饼子,沿着小路走进马家村。


马家村还不算彻底破落,零星的还能见到几个活人在村子里来往走动,这都是多亏了马懋才的福。


当年《备陈大饥疏》呈上去后,崇祯当即免了安塞周边几个县城的赋税,还拨了点银子用以赈济灾民。


(据记载:“延安止分得三千四百两,庆阳止分得八百八十两。”)


江瀚二人刚走进村子,眼尖的村民便开始大声嚷嚷起来:


“官军来了!官军来了!”


随着这句话喊出来,整个村子瞬间躁动了起来。


井台上正打水的妇人扔下辘轳就跑,粗麻绳带着水桶坠入井底,在冰面上砸出蛛网裂痕。


三个正在扒树皮的汉子慌不择路地就往院子里窜,其中一个还不小心被自己裤带绊倒在地,隐约间露出腰间溃烂的疮口。


江瀚微微一怔,终于意识到,此时自己身上还穿着明军的甲胄,就像是来征粮的官军。


“怪不得呢。”


江瀚自嘲一笑,心中暗叹,都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乱世人命如草芥。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当兵的和做匪的,其实没什么区别,甚至当兵的比做匪的更危险。


碰见匪寇,可能只是丢些钱财;可碰见官军,丢些钱财事小,保不齐连人头都要被割了拿去邀功领赏。


江瀚无奈地摇了摇头,看来得换身衣裳再回来了,穿着这身甲胄,估计没人敢和他搭话。


但本着来都来了的精神,江瀚决定先到处转转,顺道再去马家看看。


绕过磨坊,江涵和董二柱来到马家老宅,敲响了马家宅子的大门。


“吱”


伴随着一阵酸到掉牙的吱呀声,大门缓缓打开,一个瘦弱的老仆从门后探出脑袋,眯着眼看着江瀚二人。


“军爷请回吧。”


老仆伸出骨瘦如柴的右手,指了指略显杂乱的院子,语气不耐:


“我家老爷上月刚迁去延安府,如今宅子里已经不剩什么了,最多也就几石陈谷。”


“实在是供不起粮饷,军爷莫怪。”


说完,老仆弓下身子,咳嗽个不停。


江瀚一愣,连忙从怀里掏出几两碎银子,递到老仆面前:


“老丈误会了,我们不是来征粮的,我们是隔壁白家沟的,这次来只是想借用一下贵府的寒窑。”


老仆瞥了瞥江瀚手里的银子,心中有些犹豫。


思索良久,最终还是抵不过银子的诱惑,抬手指了个方向:


“寒窑?将军从晒谷场出去,往西走半里地就能看见了。”


“只是如今寒窑可能还有乡亲在住,将军若是要用,还需好生和乡亲们商量才是。”


说完,老仆接过银子,便转身准备关门。


江瀚见状,连忙伸手拦住他:


“老丈莫急,还有一事。”


“不知马家村的土地能否租借?我打算租些田土,等开春了种点粮食。”


老仆听了,顿时瞪大了双眼,一脸诧异地看着江瀚,就像看傻子一样:


“种粮食?”


“将军莫不是昏了头?陕北这天,怎么可能种得出来粮食?”


面对马家老仆的眼神,江瀚有些无奈,但毕竟是老人家,他也懒得过多计较:


“这个我自有办法,老丈无需担心。”


江瀚指了指村子外的空地,接着问道:


“我见马家村也没几户人家了,老丈可知道,现在马家村有多少土地堪用?”


“我准备将马家村的地都租下来,再请乡亲们帮忙耕种,报酬好说。”


马家老仆摇摇头,慢吞吞地解释道:


“自从遭了灾,马家村的人一天比一天少,时不时地还有流寇和官军前来打秋风。”


“安塞周边吃人者不计其数,为保平安,马家人已经全搬到延安府里去了,只留我一个看着老宅子。”


“现在马家村的田地基本都卖给了李家。”


“李家?”


一旁的董二柱挠了挠头,满脸疑惑,


“我也算半个马家村人,我怎么从来没听过李家?”


老仆听罢,警惕地望了望四周,发现没人才放下心来,压低声音解释道:


“李家是延安府里新来的大户,听说和知府张辇是姻亲。”


“张辇走马上任后,李家人也就跟着到了安塞,趁着灾年,专门低价收购延安府周边的土地。”


“马家沟和白家沟的地大多都卖给了李家。”


原来这李家是后来的,难怪之前没听说过,江瀚点点头:


“还是麻烦老丈带我们去寒窑里看一看,毕竟这寒窑是马家的。”


“老丈也算半个马家人,想必和乡亲们更好沟通。”


老仆收了江瀚的银子,也不好推脱,于是便带着江瀚和董二柱前往寒窑。


“那寒窑连带着周边的地都是我们马家的,从晒谷场走过去,半里地就能到了……”


老仆一边走一边和江瀚介绍着,


“不过如今李家也在打这寒窑的主意,想把周边的地都给拿下来。”


“要不是我家老爷在朝中还有些分量,这些田土怕是早被李家抢去了。”


听了马家老仆的话,江瀚很是不解:


“那李家是外来户,按理说是斗不过你们这些本地乡绅的,怎么这么强势?”


老仆叹了口气,十分无奈:


“我家老爷在外地为官,也没精力管这些事情,至于其他人也没那能力。”


“所以那李家才能大肆收地,稍有不从者,轻则一顿毒打,重则破家灭门......”


听了这话,江瀚顿时吃了一惊:


“破家灭门?不至于吧?那土地反正没用,卖了就是,何必做这么绝?”


马家老仆叹了口气,有些愤愤不平:


“谁说不是呢,那李家仗着是知府的姻亲,在延安府横行霸道,把周边的所有生意都给包圆了。”


“粮米布帛,衣食住行,每一样都要过李家的手。”


“要是看上了哪家的产业,就随便找个由头把人带到衙门里,关上个十天半个月的。”


“待狱卒一顿收拾后,就是天王老子来也得低头。”


江瀚听罢,十分无奈:


“这么说,我要是想在马家沟种地,还得先去李家拜个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