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的真实模拟游戏 > 第32章 百万生意,再起炉灶

第32章 百万生意,再起炉灶

作者:斩刀人 返回目录

老张头风尘仆仆地推门走了进来,脸上带着长途奔波的疲惫,但那双浑浊的老眼却亮得惊人。


他身后跟着一个同样风尘仆仆、身材敦实、穿着厚实棉袄的陌生中年汉子。


“小远!”老张头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洪亮,“回来了!两件事,都办成了!”


他先拍了拍手里那个鼓囊囊、沉甸甸的旧帆布包,发出沉闷的声响:“哈巴罗夫斯克那边的关系打通了!”


“商务邀请函,带回来整整两千张,够咱们赚上一笔了!”


秦远眼中精光一闪,快步迎了上去:“老张叔,辛苦了!”


老张头摆摆手,示意无妨,随即拉过身边那个有些拘谨的中年汉子:“这位是哈巴罗夫斯克那边老关系介绍的,刘长河,刘师傅。”


“他在那边边境贸易公司干了半辈子,路子熟,人也实在。”


刘长河连忙上前,操着一口浓重的东北口音:“秦老板好!张叔一路上没少夸您年轻有为!”


秦远客气地和他握了握手:“刘师傅一路辛苦。”


老张头没多寒暄,将帆布包放在桌上,拉开拉链。


里面赫然是码放得整整齐齐、印着俄文和红色印章的商务邀请函!


厚厚一沓,散发着油墨和纸张特有的气味。


看着这些足以引爆整个燕京倒爷圈的“硬通货”,斌子、刚子、麻杆儿都忍不住呼吸急促起来。


老张头现在还不清楚一张邀请函能在燕京卖上多高的价格,但是他们可太清楚了。


现在是一千多,过几天都有可能两千。


这两千张邀请函,极有可能变成.....两百万?


嘶!


一想到这个数字。


斌子三人倒吸一口冷气。


原先他们还觉着老张头一人拿走了十万,去弄这个什么邀请函,风险太高。


可现在看来,他们都觉得弄回来的邀请函太少了。


这是真的一夜暴富的机会啊!


哪怕随着这波邀请函进入市场,价格有所下跌,那至少一百万的收益是打底的。


一百万啊......


这是梦里都不会梦到的财富!


然而,老张头接下来的动作,却让所有人的注意力瞬间转移。


他小心翼翼地从随身的另一个布包里,掏出一个用厚棉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包裹。


解开层层包裹,露出了里面几个深棕色的玻璃瓶!


瓶身贴着标签,上面印着几个清晰的中文字:秋林格瓦斯。


“小远,”老张头拿起一瓶,轻轻晃了晃,瓶子里棕色的液体泛起细腻的气泡,“按你的吩咐,我特意绕道去了趟哈尔滨,找到了那家‘秋林食品厂’。”


他脸上带着一丝完成任务后的轻松和好奇:“这玩意儿,就是你说的‘格瓦斯’?”


“我尝了,味儿…有点怪,酸不溜秋带点甜,还有点像放馊了的甜面汤?”


“跟老毛子那边乡下人自己酿的玩意儿,味道有点像,但又不太一样,这个…好像更顺口点?”


秦远看着那几瓶熟悉的格瓦斯,眼中爆发出难以抑制的兴奋光芒!


他一把接过一瓶,拧开瓶盖,一股熟悉的、带着麦芽焦香和微酸发酵气息的味道瞬间弥漫开来!


“对!就是它!”秦远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秋林格瓦斯!”


他仰头灌了一大口!


冰凉、微甜、带着气泡刺激感的液体滑过喉咙,那熟悉的味道让他仿佛回到了前世某个夏日的街头。


“老张叔,您觉得这味道,老毛子能接受吗?”


秦远放下瓶子,目光灼灼地盯着老张头。


老张头咂咂嘴,回味了一下:“说不好…他们自己酿的那个,味儿更冲,更酸,还带点说不清的土腥气,喝惯了伏特加的老毛子,估计也就当个解渴的玩意儿。”


“这个秋林的嘛…”他又拿起一瓶仔细看了看,“味道淡点,甜点,气泡也细点,可能…更容易让人接受?”


他顿了顿,想起在哈巴罗夫斯克刘长河老丈人家看到的场景,补充道:“不过,在那边,这玩意儿是真能当酒喝!”


“尤其是现在禁酒令严,买不到正经酒的,连鞋油、花露水都有人兑水喝!”


“这格瓦斯好歹是正经粮食做的,带点酒精味,对他们来说,估计就是宝贝了!”


秦远听着老张头的描述,结合自己前世的记忆,心中最后一块拼图彻底落定!


苏联人不是不爱喝格瓦斯,而是市面上充斥的劣质家庭作坊产品败坏了它的名声!


而秋林格瓦斯这种工业化生产、品质稳定、口感更佳的饮品,在禁酒令的严冬下,绝对拥有颠覆性的潜力!


“好!太好了!”


秦远用力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玻璃瓶都晃了晃,“老张叔,您这趟,立了大功!”


他拿起一瓶格瓦斯,眼神锐利如刀,仿佛已经看到了它在莫斯科市场掀起风暴的场景。


“邀请函是敲门砖,这格瓦斯…就是我们撬开苏联饮料市场,甚至可能比牛仔裤更暴利的…液体黄金!”


房间里,斌子、刚子、麻杆儿看着秦远手中那瓶不起眼的棕色液体,再看看他眼中燃烧的野望,都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邀请函,只是敲门砖?


还液体黄金?


这玩意儿…真能比牛仔裤还赚钱?


老张头看着秦远笃定的神情,虽然心里还有点嘀咕那“馊甜面汤”的味道,但也莫名地升起一股信心。


这小子看中的东西,还真从来没走过眼!


“小远,”老张头想起什么,问道,“那这玩意儿…咱们怎么弄?也跟牛仔裤一样,从哈尔滨进货倒过去?”


秦远摇摇头,嘴角勾起一抹深不可测的笑容:“不,那样利润太薄,运输成本也太高。”


他晃了晃手中的瓶子,眼神闪烁:“我们要做的,是把它变成‘苏联特供’!”


“是让老毛子觉得,这是他们本土生产的高档货!”


“张叔,刘师傅,”秦远看向两人,“你们在哈巴罗夫斯克的关系,除了能搞邀请函,能不能…再搞点别的?”


他压低声音,吐出一个惊人的计划:“比如…在当地找个有资质的食品厂,或者哪怕是个小作坊,挂个名。”


“我们提供配方、部分核心原料和包装,让他们在苏联境内,生产贴牌的‘秋林格瓦斯’!”


“这样,省去了高昂的跨境运输成本,规避了严格的食品进口管制,还能利用‘本地生产’的噱头,卖更高的价钱!”


“我们只需要控制配方源头和品牌,坐收利润!”


老张头和刘长河听得目瞪口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倒买倒卖了!


这是…品牌输出?技术入股?本地化生产?


这小子脑子是怎么长的?


这弯弯绕绕的算计,简直比老毛子的套娃还复杂!


“这…这能行吗?”刘长河有些结巴。


“事在人为!”秦远斩钉截铁,“刘师傅,您在那边人头熟,这事还得麻烦您多费心,探探路子。”


“钱,不是问题!”


他转向老张头:“张叔,邀请函的事情办得漂亮。”


“接下来,这批邀请函就是我们的‘鱼饵’。”


“放出风去,就说‘远东贸易公司’手上有正规的苏联商务邀请函,价格公道,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远东贸易公司,是他这几天跑下来的成果。


现如今也到了“立棍”的时候了。


他要用邀请函,获得格瓦斯食品厂的启动资金。


至于屋子里这三千多件牛仔裤......


秦远扫了一眼,心中已经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