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百肝成帝:从杂役开始! > 42 多分一羹,龙鸣炭贵(求追读)

42 多分一羹,龙鸣炭贵(求追读)

作者:多情石榴 返回目录

庄子东南角,舍有有一空地,四面均是蓄水大池,正中位置,立有一尊赤铜大鼎。


熬煮精食……便是在此处进行。庞龙一放出熬煮精食的消息,众人立时振奋。


十多号人马,结伴来到鼎前。


“取盖!”


庞龙一声令下。


李仙等众护院,从木梯上爬到鼎顶,这鼎足足丈许高,鼎身十足沉重。


鼎有四耳,鼎身边沿的厚度,可供几人落脚。


踩稳实后,李仙俯腰,双手抓着鼎盖,看向周围几人。


纷纷对上眼神后,众人点了下头,开始齐齐使力。


“轰隆……”


鼎盖被挪动了半分,厚重的声音四周回荡。


包括李仙在内,起盖之人共有五人。五人合力,竟只能勉强将鼎盖微微抬起。


此物之厚重,着实让人诧异。


“内炁可视为一种劲,将内炁运出,包裹重物后,再抬起却时便能节约很多气力。”


“但此物巨大且厚沉,我内炁难以将其包裹,抬起来十足费力。”


李仙咬着牙,使出全身力气,将鼎盖又抬了三寸。


这鼎盖呈现方形,庞龙见众人抬得吃力,大喊道:“取绳索来!”


话音方落,一护院将一道黄色绳索用力抛来。庞龙伸手接过,将绳索挥使如鞭,朝鼎盖一甩。


啪嗒一声,绳索缠绕鼎盖之上,这时,庞龙手腕再一抖,再朝回一拉。


竟临空打了个绳结,把那鼎盖牢牢绑住了。


“好功夫!”


李仙赞叹道。


庞龙一笑,将手中绳索,传给其他护院,说道:“你等用力拉,合力将鼎盖取下。”


如此这般,就好似拔河一样。鼎上有李仙等人在抬,鼎下有十数名护院在拉。


齐力协作下,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堪堪将鼎盖取下。


砸在雪地上,震得地面抖三抖。


李仙手脚有些颤抖,是耗力太过的正常状况。


“单单是开鼎,便已经这么麻烦。”


“这些东西,我曾是杂役时,可没机会接触。”


倒生起一种感慨,上一次熬煮精食,李仙可是在庄外候着,来回运送清水。


时境变迁,这次也能分上一杯羹了。


……


“动作小心点。”


“这是龙鸣炭,仅是巴掌大小,可就要一两银子。”


“要是弄坏了,按照庄规,要从你等筹薪里扣,手脚都给我放轻些。”


开鼎之后,便是布炭。


将火炭摆放在大鼎底部,这“龙鸣炭”是圆柱形状,炭身上有上百个细小孔洞。


一块炭能烧很久,而且热度极高,火力具备穿透性。是熬煮精食时,常用的一种炭料。


燃烧时,会发出“呼呼”,好似巨龙吐息的声音,故而得名“龙鸣炭”。


“一两炭便是一两金。”


李仙砸了砸舌。


似乎只要与夫人有关的物事,都贵得出奇。对那“花钱如流水”五字,有更深刻的见识。


约莫有千枚炭,摆放成下方上尖的形状。随后庞龙弄起火势。


大火汹汹,直将空气灼得扭曲。这出自“龙鸣炭”的火,极为特殊,焰色淡黄参紫,烧得虽然旺盛,却紧紧贴着鼎壁。


乍看上去,好似鼎身上,渡上一层火焰花纹一般。


做完这些,李仙等人的活事,总算告一段落了。庞龙直行去内院,再走回来时,手中多了四块肉。


肉色奇特,乃是灰褐色的。


一大三小,大的约莫三个拳头大小,小的约莫小拇指指节大小。


等鼎被烧得滚烫。庞龙将肉物投入鼎中,传出“滋滋”声响。


一股绿色烟气,从鼎中冒出,李仙用力嗅了嗅,很是呛鼻。


“别闻!”


“这玩意有毒。”


庞龙提醒道。李仙一愕,立时后退三步,远离汹汹燃烧的大鼎。


“庞统领,方才投入的,便是雪妖猴的肉?”李仙好奇问道。


“不错。”庞龙点了点头。


“雪妖猴不止这般大小,为何不一起煮了?”李仙问道。


“煮不得。”庞龙指向‘龙鸣炭’,说道:“凡事都要讲成本。”


“按理来说,雪妖猴的全身上下,都可勉强算为[精食],可…真正适合用来炖煮的肉,紧紧只有后颈那一片。”


“方才已经全部投入进去了。”


“庞统领,还请解答。”李仙甚是求知,心想这“成本”之说,还是没有说清,便虚心开口请教。


庞龙也不懂这些,但听夫人说过,此刻照搬全说:“妖魔的血肉,只要肯花费心思。总能祛除毒性,熬煮为‘精食’服用。”


“全只看划不划的来。雪妖猴这等妖魔,冬出夏伏,喜食人之肝胆,行踪莫测。血肉当中,后颈一块,毒性最为稀薄。”


“熬煮两天一夜,便可除尽毒性。”


“然而其他部位,毒性成倍增加,需要六天六夜,才可除尽毒性,当做精食服用。”


“如此一来,却很不划算。因为烧六天六夜,这其中所损耗的‘龙鸣炭’,价值便有上万多两。”


“且这雪妖猴,并非很贵重的精食,食用效用有限,不必为此大费钱财。”


李仙暗暗记下,原来武人亦是讲究[成本],讲究[性价比]。


他看向正在燃烧的铜鼎,暗暗估拟,这一炉精食,也有上千两银子了。


武者,脱胎换骨的武者…这其中的花销,着实大到难以想象。


“我如今不过区区护院……”


“如此看来,距离那武道一境[食精],当真还有天大的距离。”


这种距离,并非苦练便能弥补。


需要机遇、运气……种种,让李仙有种坐井观得青天阔,然而井有千丈深,想要做那出井的青蛙,无异于难于上青天。


干熬半个时辰后,庞龙开始招呼杂役,铲雪、筛雪、运雪。


筛出的雪花,晶莹剔透,倒入大鼎当中,滋滋一响,化做了水花。水花多了,凝聚为滚烫汤水。


在大火中沸腾,以极快的速度,快速消耗着。若不想被烘干,只能不断筛雪,运雪,倒雪。


不停的补充水资源,使得达到一个动态平衡。让鼎中一直处于沸腾。


那蒸发的水汽,会带走血肉毒性。


遍地积雪,不用白不用。


凡熬煮精宝,“水”是最大的耗材。


需要源源不断,且大量的注水。一刻不可停歇,不然精食被灼干,流失了效性,这一次苦功可就白费了。


大把的银子流走。


一合庄四周水源不少,三里之内,便有数座山湖、水脉、溪河。


这些都是“温夫人”,建立山庄前,认真考量的要素。


“运水是漫长的,中途极易发生意外,导致水供不足,进而功亏一篑。”


“冰雪天熬煮精食,能很大程度,减少水的使用。”


“但会增加炭的损耗。”


“属于是增本提效,反之,若是夏暑之日,熬煮精食会节省炭的损耗,反而增加了水的需求。属于降本降效。”


“二者各有优缺点,就看如何选择了。”


李仙琢磨着庄子运转规律。


兴许日后,自己也能操持起一座庄子呢?


虽然很遥远,但提前学习学习,总归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