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宋有喷子 > 第二十三章 状元公耍马戏

第二十三章 状元公耍马戏

作者:长夜天高 返回目录

应天书院的行动力是很强的。


这样的机构,包括佛寺,书院这些在内,实际上本质就是公司。


只不过没人提出公司这个说法而已。


其行政结构,就很适合拿来干这种事情。


而章旷故意往外传的消息也很快传遍了整个东京。


四月初六,状元公要在应天酒楼前耍马戏。


状元公?耍马戏?


“状元公不稀奇,耍马戏也不稀奇,状元公耍马戏,那一定要去见见这个世面!”


各家酒楼里,不断的有人谈论这个事情,让旁边桌的人听到。


“听说了吗,状元公要在应天酒楼表演马戏!”


“哟?这个稀奇,必须去看看。”


隔壁桌:“哎兄弟,应天酒楼在哪儿啊,怎么没听说过?”


“开在州桥啊,新开的。”


所谓州桥,就是汴桥。


汴梁的民居从皇宫往四面扩展,其中往南扩展的最为夸张。


因为汴河从南方流过。


所以,发展着发展着,就把汴河给变成城内了。


皇宫正南方向御街延伸到汴河上,就是州桥。


而桥的正北面,东面是大相国寺,西面是兴子行街。


这大相国寺每月会开集市五天,热闹非凡。


而汴桥和御道交叉,每日都会有大量的官方货物从这儿经过,所以汴桥是东京最繁华的地方。


而西面的兴子行街,自然也就成了商业最繁荣的地方之一。


以应天书院的实力,要开店,当然是一步到位,直接拿下了地标建筑。


应天酒楼斜对汴桥,与大相国寺毗邻,就开在御道上。


运气好的话,在这儿吃饭,能遇到皇帝出行从御街经过。


再往南就是朱雀门了,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从这儿经过。


甚至,在大宋时期,有游客一说,专门从四方赶来,游玩汴京,汴桥就是必游景点。


清明上河图上,那座游人络绎不绝,桥上还开了超多带棚的摊铺的桥,原型就是汴桥。


而桥下那家酒楼,就是现在的应天酒楼。


这个地标位置,只需要随口一说,汴京人就没有不知道的。


状元公要在应天酒楼演马戏这事儿,如同泥石流一样席卷汴京,连带着所有人都知道了应天酒楼在什么地方。


这酒楼的名字其实是不讲规矩的。


北宋的饮食方面,和现代比较类似。


有北食店、南食店、川饭店之别,将口味划分为北食、南食、川味三派。


现代的口味上大体上其实也是分成了南北西南,也就是简单的区分成甜、咸、辣三种。


宋朝一样如此分,不过不是甜咸辣,而是面派、米派、山珍派。


川味之所以凸显,完全是因为成都太富有。


整个大宋文人写诗,写汴京时经常都是百万户这个词语描述,来和十万户的其他大城市作区分,但有人曾经用百万户这个词形容成都。


这种僭越之举可想而知成都的经济之强势。


在研究酒楼如何取名时,王夫子也提过意见让章旷遵循汴京的规矩。


标明派系。


然后从档次上分正店、脚店、茶坊、酒肆、固定和流动摊点等。


一家新开的店,加上章旷成都人的身份,完全可以打招牌,【川派脚店】。


以章旷状元公的身份,又是刚从成都来,如果取这个名字,有很大的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把名头抬上去,变成第七十三家正店。


但章旷立刻否决了这个方案。


在老规矩里面做,黄花菜都凉了。


我的规矩才是规矩。


所以,直接应天酒楼作为名字。


这个词,实际上是犯法的。


因为只有朝廷的各级官方机构可以卖酒。


但……应天书院作为国学,就是官方机构,朝廷又没说书院不允许卖酒。


章旷直接钻了脆弱的大宋法律的空子。


而酒楼的装修,也和别的店铺完全不同。


别的店铺基本分成两种。


一种是隐私极强的,说白了就是妓院。


一种没有任何隐私,全是大堂,桌子多就是胜利。


而应天酒楼直接从形式上完全区别于现在的所有店铺。


从门外起,就是摊子。


没有别的,门口两个摊子,一个卖煎饼果子,一个卖馒头。


在这个挑担卖炊饼都能一个月赚一栋小楼的时代,真正的馒头毫无疑问是降维打击的。


而煎饼果子,属于这个时代的人根本想都想象不到的美味代餐。


而这是应天酒楼的门外台阶下。


台阶上,是左右两块。


左边是熟食肉食区,右边是散酒区。


如果说煎饼果子和馒头摆在楼外,就是移动摊点的话。


那么熟食区散酒区就等于现在东京餐饮规则里面的固定摊点。


往里走,是一楼大厅,粗茶淡饭,售卖面,盖饭。


吃饭的时候配合一碗盐油茶。


是给码头工人其他类型的工人准备的。


对应的是茶坊。


再往里走,是用带窗的影壁稍微隔了一下,但实际上能看过去的真正的大厅。


可以点菜,对应的是脚店。


再往里,是一个花园,花园做了植物造景安排,放了一些花鸟盆栽。


然后围着这儿往里走,全是单个房间,也就是包间。


对应的是正店。


应天酒楼就是冲着不守规矩来的,章旷故意把严格等级制度的所有类型店铺,全部安排在了应天酒楼。


这种安排在现代是极其常见的。


但是在这个时代很罕见。


但,经历过现代饮食发展的章旷很清楚,味道才是一切。


只要做的好吃,口碑起来了,能覆盖一切。


所谓的环境清幽吃个环境的那些店,的确不会倒,但在真正的强势餐饮面前,还是有点不够看。


章旷要用炒菜,来重塑人际关系。


把五种不同的人,至少在时空上,先聚集在同一个地方。


至于其他改变,当然要慢慢来。


到目前为止,大宋的商业对比以前,已经有了惊人的转变。


以前,坊、市分离,做生意的只能做生意,住人的只能住人。


现在,坊市一体,不限制店面房子的性质。


以前宵禁。


现在没有宵禁。


但目前为止,还只有沿街的大店面做生意。


这种在历史上已经非常罕见的商业浓郁度,在章旷看来,还不够。


所以,院子里面扩展出来做生意,是在帮东京城的人打样。


目前东京城百分之十的区域可以做大生意,百分之十的地方可以做小生意。


百分之十的地方可以做点耍耍生意(非专职生意)。


剩下百分之七十,都是不可撼动的私人区域。


章旷要打穿所有的墙壁,把百分之百的区域都变成可以做生意的区域。


当然,最终不可能所有的地方都做生意,而只是说,生意可以选择任何楼面来做,进一步打穿限制。


只有这样,才能毁灭士大夫们对于商业的垄断。


要知道现在能做大生意的店都在世家手里,能做小生意的店都在大小官员手里。


真正的百姓,在朝廷大员们眼中的贱民们没法做生意,始终富裕不起来。


章旷这些天还是在这个东西上投入了心血的。


这边的酒楼建设规模越来越大。


那边,大相国寺的人注意到了应天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