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 > 第190章:《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求订阅)

第190章:《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求订阅)

作者:天下第一白 返回目录

“这个李贺牛逼。”


“可惜,英年早逝了。”


“凡哥,再跟我们讲几个呗。”


一口气,陈凡将李贺讲完。


这时。


直播间内一众粉丝又说道。


甚至。


还知道陈凡要回什么话,他们又立即堵上了陈凡的嘴:“那个啥,央视节目结束的时候,你竟然给那些人讲了5个诗人。我们这些真爱粉,怎么说也得5个啊。”


“又要5个。”


“凡哥,你可以的,可以的。”


“我……”


“给你刷小礼物哦。”


说着。


有一些粉丝还真刷出了小礼物。


“唉,真拿你们没办法,行,跟你们讲几个吧。”


说起来。


陈凡虽然现在讲了不少诗人,但比起唐朝一大堆诗人来说,也没有讲多少个。


除了这一些有名的诗人之外,其实也还有许多并不是特别知名,但同样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的诗人。


反正也是在快抖上,不需要像央视那般做这么长的节目。


想了想,陈凡便说道:“李贺之后,给大家讲一位叫张继的诗人。”


“说到张继,我也不太清楚他的生平,只知道他是唐玄宗时期的进士。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很多的文人,官员都向南方避难。有一次,张继夜晚坐船路过姑苏,也就是现在的苏州,看到江边的渔火,耳边听到寒山寺夜半之时敲响的钟声,他突然有感,写下了一首诗。”


怎么说呢?


史书有的时候真不是什么都记载的。


像张继这位在唐玄宗时期中的进士,对于普通人来说还算是有一定地位的人,也没有太多史料提及。


更不用说普通人了。


所以前世对于张继,只知道他一个大概的情况,但具体他的生平,做过哪些官,有哪些子女,也很是模糊。


不过。


这其实并不要紧。


虽然大家都不太记得张继,但他有一首诗,千年之后,仍然流传下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直播间内,陈凡再次拿起笔,写下了这一首诗。


这首诗,叫做《枫桥夜泊》。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但是,一定记得这一首诗。


是的。


这一首诗可以说是唐诗当中描绘景色最美的一首诗之一。


甚至。


这样的一首诗,在整个亚州地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好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画面感太强了。”


“我去过苏州的寒山寺,也没觉得寒山寺怎么样,但看到这一首诗,我又想去一趟寒山寺了。”


其实寒山寺在没有这首诗的时候,不是什么名刹宝寺。


他也并不是很知名。


可是。


因为这一首《枫桥夜泊》,寒山寺成为了姑苏的标志之一。


“说到寒山寺,我又想到一个小故事。”


既然讲到了寒山寺,陈凡便继续说道:“寒山寺原来并不是叫寒山寺,他的原名叫做妙利普明塔院。后来,有一位叫“寒山”和一位叫“拾得”的僧人在这里修行,于是后来这个寺院就改名为寒山寺。相传,寒山在出家之前与一位姑娘订了亲,可是,这位姑娘却很喜欢他的朋友“拾得”。寒山得知这一件事情之后,便想成全他的好友,随即来到寒山寺出家。后来拾得知道了真象,也跟着寒山来到了寺院。”


“两人之前就是好朋友,此时又一同在寺院里修行,感情自然很好。有一次,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就回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


这就是著名的寒山拾得问答。


“漂亮。”


“我就知道凡哥会将最美的故事留给我们。”


“大爱这首枫桥夜泊,也大爱寒山与拾得的对话。”


不得不说。


张继的《枫桥夜泊》与寒山拾得的故事,确实非常经典。


经典到,陈凡都还没有对这一些人物的生平做太多的介绍。


但众人凭着这一首诗,以及这一个小故事,亦是对此无比的印像深刻。


“再跟大家讲一位叫做孟郊的诗人。”


张继之后,陈凡继续开讲。


孟郊与贾岛齐名。


孟效又被称之为诗囚。


所谓的诗囚,其实有一些是他人对于孟郊的误解。


或者说是,不少人对于那些并不是非常有天赋,但却字字斟酌写诗人的一种误解。


所以他们又一同称之为苦吟诗人。


但陈凡却不管苦不苦吟,能流传下来的诗歌,不管是天赋也好,苦吟也好,都是极美的。


“孟郊与此前介绍的不少诗人不一样,他不是那种自幼聪慧的学子。此前连续多次考试,也都落榜。后来在46岁的时候,才终于中了进士,这应该是此前一众诗人当中最晚中进士的诗人了。但哪怕如此,孟郊在中了进士之后也是非常高兴。他有一首诗写得非常好,正是他中了进士之时所作。”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叫做《登科后》。”


从诗中可以看到。


哪怕是46岁中了进士,他仍然是欣喜若狂,甚至有一些得意忘形。


“哈哈,这个孟郊有意思。”


“可以理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对于那些没有太多资源的考生来说,50岁中了进士也是牛逼。”


“嗯,毕竟进士一次也只录用20多个人左右,这难度完全相当于每年我们高考的状元。”


虽然这首诗看起来孟郊有一些心智不成熟,有一些放荡不稳重。


但想起当时的科考,不少人也都是理解。


另外。


这首诗写得也非常形象。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不只是写的是孟郊。


恐怕这对于很多人高兴的时候,也都可以用上这一首诗。


“只是可惜,虽然孟郊中了进士,但几年时间朝廷也没有怎么给他安排什么样的官做。直到他51岁的时候,他才被调到外面去当县尉。可是,这个官并不大,孟郊也并不是很想做,他喜欢的是周游天下。于是,他就找到一个人,让他来给自己处理工作,然后也就将一半的薪水给他。”


“不过虽然孟郊出游,可他却是一个孝子。每次出游的时候,他都非常放心不下自己的母亲。有一次出游,孟郊写了一首《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诗当中有不少写母亲,写孝恩的。


但是。


要说最为让人感动,写得最好,也是最为有知名度的,那就是孟郊这首《游子吟》了。


“凡哥,您这是想摧我们的泪啊。”


“不行了,一看到这首诗我就想到了我的老母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写得真好。”


是的。


也许孟郊不是什么天赋选诗人,也没有太多才华。


甚至他作诗都是不断的苦吟。


但这又有什么。


这一首《游子吟》,足以让其名留史册。


“最后一首了……”


看了看时间。


在快抖上直播也快1个小时了,陈凡说道:“最后介绍一位诗人,这位诗人的名字叫做张若虚。他一生只写了两首诗,或者说是只留下了两首作品。另外一首诗就不提了,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很多人称之为孤篇压全唐。”


“孤篇压全唐?”


“是的。不过,这个说法我认为有些过了。”


这个说法来源有几个方面。


一个是闻一多先生认为这首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另一个是清代王闿运评价其为“孤篇绝横,竟为大家”。


后来这么传下去,也就有了“孤篇压全篇”的说法。


陈凡其实对于“孤篇压全唐”这个说法并不是太赞同。


全唐诗人这么多,也创作了无数多经典之作。


张若虚这首诗虽然写得也很好,但要说孤篇压全篇,那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人写的诗又当作什么?


而且这首诗有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没有背景。


历来一众诗人写诗,都是有背景的。


不可能突然写一首诗出来,就算是这首诗写得再好,没有背景,大家也不一定能感同深受。


而张若虚,这个人物在史书当中就没有太多的记载。


他什么时候出生的,不知道。


他什么时候去世的,也不知道。


甚至他写这一首诗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在哪里写的,也不知道。


此外,全唐诗里面,并没有收录张若虚这一首诗。


后面宋代一系列重要诗词合集,也没有这一首诗。


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诗话,是万历年间的胡应麟。


甚至可以说。


如果没有胡应麟,我们大都人都不知道这一首诗。


当然。


上面说了这么多。


陈凡也并不是不认可这一首诗。


想了想,陈凡说道:“虽然这个说法我觉得不太准确,可是这首诗,确实值得大家欣赏。”


说着。


陈凡再次拿起笔,写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其实这首诗也有他的优点。


正如他的诗名《春江花月夜》一样。


整首诗里面,可以说每一句话,说的都是《春江花月夜》。


虽然他没有背景,也不知道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但光从诗本身来看,的确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美。


而且这种美的意境似乎上升到了一定的境界。


一般的诗,根本就完全比不上。


所以。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有喜欢的人认为他【孤篇压全唐】,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不过。


陈凡对此没有太多的解释。


接着说道:“这首诗大家可以互相讨论研究一下,那么今天的直播就到这了。对了……”


说到这里,陈凡小小的跟大家来了一个预告:“下期央视节目,大家记得收看。”


“凡哥,下期《唐诗何止三百首》讲哪位诗人?”


“这位诗人啊……”


说到这位诗人,陈凡自己都有些激动。


张了张口,陈凡感慨的说道:“我不知道怎么说。可能,在当时的唐朝,他是最为不得志,最为冷门,最为没有人在意的诗人吧……”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