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 > 第243章:如果没有都江堰,那我就建一个都江堰……(求订阅)

第243章:如果没有都江堰,那我就建一个都江堰……(求订阅)

作者:天下第一白 返回目录

“我去,这不会真是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郑国渠吧。”


“现在还不能确定,毕竟这一些水沟不能代表什么。”


“看看再说。”


看着陈凡在泾阳一边实地测量,一边拿着3d地图进行定位,这把一众粉丝刺激的不行。


“我是服了凡哥。”


“嗯,这波我最服。”


“我感觉这波操作,比以前陈凡老师讲诗歌,都更为牛逼。”


诗歌这东西。


有的时候说他有用,他确实有着非常大的用处。


但他这个有用,对于技术这一块,对于帮助老百姓这一块,作用就小了很多。


但是。


那些流传下来的巨大水利工程,他们却能养活亿万万的人口。


这对于百姓来说,真的如郑国所说的,那则是万世之功。


“凡哥,凡哥,要不要帮手?”


“呃,你们愿意来?”


“愿意,我们愿意。”


看着陈凡只是一个人在那里测量,直播间内一众粉丝纷纷报名。


“凡哥,您一个人实在是太辛苦了。再加上,这条渠如您如说,有300多里。2000多年下来,不少地方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你一个人太花时间了。”


“是啊,凡哥,就让我们来帮您吧。”


“凡哥,我大学的时候学的是建筑学,多少可以给您打下手。”


“凡哥,我虽然学的不是建筑,但我是理科生,应该也可以帮您。”


“凡哥……”


一时之间。


直播间内,几百号人都来报名。


见大家这么兴奋,陈凡再次说道:“大家不要激动,大家还是考虑一下吧,主要是,这个不是什么工程,我们的测量也没有上头给我们补助,我就是想测量出这一条郑国渠而已。”


“我们知道,凡哥,我们不要补助。而且,我们也很想知道2000多年前的郑国渠又是怎么样的。另外,我们想,如果真的能够完全重现郑国渠,这对于我们国人也是相当大的一个鼓励。凡哥,我们虽然平时只能说666,但现在我们真想和您一起参与其中。”


“是的,凡哥,我们不需要钱,而且还自带干粮……您就让我们加入吧。”


虽然陈凡已经强调没有钱,也没有别的补助。


但。


这会儿,能够与陈凡一起寻找到这一条郑国渠,只是一想,众人便感觉无比的兴奋。


他们感觉自己是在做一件大事。


甚至是这辈子最为有意义的事情。


“那行吧,我给大家发个地址。”


见大家说得这么热情,陈凡便点头:“对了,来之前做一下准备,带一些常备药品什么的。”


“好滴,凡哥,您在那里等我们,我们马上杀到。”


……


说干就干。


陈凡粉丝可是上到教授,下到学子……各个群体都有。


此时陈凡在泾阳寻找郑国渠,却是引起了无比大的轰动。


不只是陈凡的粉丝选择了加入陈凡的队伍。


其他一些群众,听到陈凡说是要寻找2000多年前的郑国渠,他们也自发加入了进来。


在这里面,有很多当地的老百姓。


与之同时。


泾阳上头也派出了100多号专业人士,来帮陈凡的忙。


至于他们为什么会派人?


一个是陈凡的声势太大了。


另一个。


从陈凡目前寻找的记录来看,他们一下子认识到,这里真有可能有一条2000多年前修建的郑国渠。


至于此前他们为什么没有发现?


一方面是年代太过于久远,另一方面也没有往那方面去想。


加之各个地方堵塞了,他们也只认为这只是大的水沟,并不会将他们连在一起。


而且有的地方因为时间太久,都已经看不出有修建的痕迹,你还会认为这是自然形成的小河流。


当然。


还有一个。


如果真在这里发现了2000多年前的郑国渠,这对于当地文化,旅游……等等,也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陈凡老师,我们这里有100多人,一切都听您的安排。”


“陈凡老师,我们这边有50多人,您说吧,应该往哪走。”


“陈凡老师,我们到了……”


是的。


谁也没想到。


原本只是陈凡一个人在找的,这会儿,竟然聚集了1000多号人。


这让陈凡也是有些激动。


有这1000多号人,那他可方便多了。


毕竟。


郑国渠长300多里,光陈凡一个人走,估计也得几十天。


而且几十天也未必能完全摸清。


最难的,那就2000多年过去,不少地方已经不复当年的样子。


这也不是你随便肉眼一看,你就能够发现。


这个时候,你还得亲自下水堪测……甚至还有一些被淹没,以及堵塞的地方,都需要更多其他的处理。


“太谢谢大家了。”


“既然如此,我就不客气了。”


拿着制定好的方案,陈凡向众人分配了任务。


……


“我的乖乖,陈凡老师在泾阳搞了一个大动作啊。”


“嗯,现在有1000多号人参与,而且,地方上头还派了专业人士以及专业的设备进场。”


“牛逼,实在是牛逼。不过,就是不知道,郑国渠是否真的存在?”


“我感觉存在。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测量清楚,但……我相信他存在。”


“我也相信。而且,大家想想。当时的秦国处于陕省附近,这里说实话,土地很一般,哪里有中原的肥沃。可是,秦国就是靠着这里的土地,一步一步强大。在这当中,除了出现了一些牛逼的统治者之外,最为重要的,那就是兴修了很大的水利工程,解决了老百姓的生存问题。”


“对,没有这样的水利工程,凭啥产出这么多的粮食。没有这一些粮食,将士们打的是什么?”


无数人不断的刷新着有关于陈凡寻找郑国渠的消息。


与之同时。


其他一些媒体,也跟着进来了。


这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一大话题。


这就与寻找长江源头一样,是一个非常大型,也是一个非常有看点,同时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行动。


……


“陈凡老师,你可是搞了一个大项目啊。”


这时。


央视新闻联播记者,也是陈凡的老熟人“张路”带着摄像机突然到访。


看到张路,陈凡有一些惊讶:“张路,你怎么来了?”


“呵呵,你搞了一个这么大的阵状,我想不来也不行啊。”


“什么大阵状,我就是随便瞎玩。”


“你可不能瞎玩,全国人民都看着你呢。怎么样,跟我们介绍介绍这一边的情况?”


“当然可以。”


陈凡点点头,然后说道:“目前我们已经有2000多人,都分布在关中各个地方进行寻找与测量。目前,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测量。我相信,再过一个星期,我们就能真正的还原2000多年前的郑国渠。”


“你现在可以确定真正的有郑国渠吗?”


“可以。”


陈凡点头:“不只我可以确定,以这几天的进度以及发现来看,恐怕你就是问一下其他的一些水利工程专家,他们也可以确定了。”


如果仅仅只是一小段渠道,这还没什么。


可是。


在陈凡的安排下。


这一些渠道测量一点一滴不断的打通。


他们已经看到了,这是一条巨大的水利工程。


“那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2000多年前的郑国渠,他是什么样子的?”


“之前简单的介绍过郑国渠,他原本的目的是韩国对于秦国施行的疲秦之策,结果,秦国却在郑国渠修建结束之后,让他们的国力得到了巨大的增长。太史公在他的史记上写过……”


“太史公是谁?”


“太史公是汉朝一位史官,在他的史记当中,他是这样写的。渠成,注填于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钟是古代的计量单位。1钟等于10釜,1釜等于4区,1区等于4豆,1豆等于4升,以此来算的话,1钟相当于是640升。可是,在没有郑国渠之前,关中的土地并不肥沃,他们的产量非常低下,他们只能亩产100升左右。”


“也就是说,郑国渠的完成,让秦国的产量提升了6倍。”


“可以这么说。”


陈凡点头。


这样的增产,简直就像现代当中拥有了绝对的尖端武器。


原本只是亩产100升的时候,秦国都将各国打得落花流水。


此时提升6倍,你能想象后来秦国会干嘛?


当然。


这就不是现在陈凡所要讲的课题了。


……


“我的天……”


“郑国渠可能真的存在。”


“啊啊啊,兄弟们,看,央视都上场了。”


随着各大媒体。


特别是央视进场之余,关于陈凡寻找郑国渠的行动,得到了全国所有人的关注。


虽然此时还没有完全收工。


但从此前测量以及得到的各类数据来看,郑国渠……真有可能存在。


至于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公布。


只不过。


陈凡还没有完全将郑国渠联在一起罢了。


毕竟。


有一些地方经过2000多年之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正如此前陈凡的安排。


原本在陈凡的调查研究下,这个渠道是会通过某一个地方的。


可是来到现场之后却发现,这里啥也没有。


好在有专业设备的帮助,这才一步一步确定。


“陈凡老师,你那边据说完工了。”


“差不多吧,我在做最后的数据确认。”


“真的,真的吗?”


“是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下午,我就会对外宣传。”


“太好了,我马上到。”


用时半个月。


在2000多号人,各类专业设备,以及各个部门的帮助之下。


终于。


陈凡测量成功。


当下午的3点,陈凡向所有参与人员宣布此事后……整个现场,一片尖叫。


“啊啊啊……”


“郑国渠,郑国渠。”


“兄弟们,我们发现了2000多年以前的郑国渠。”


“凡哥,万岁……”


这一份激动是不能自己的。


这比之发现了什么大墓,什么古董,什么遗迹……可是要激动的多。


试想一下。


2000多年以前,在这里,也就是关中地区,有一条横跨300多里的一条大渠。


而这里的老百姓,就靠着这一条大渠,一路生根发展,传承了几千年。


这份激动,不说参与人员。


哪怕就是一直在关注的看客,他们也是激动的不时大叫。


“300多里的郑国渠。”


“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啊。”


“天佑中华……”


一众粉丝不断的留言。


……


不过。


在大家激动之余,陈凡倒没有在这里停留太多时间。


虽然当地上头还想与陈凡讨论关于后期郑国渠的的旅游开发等等事项。


但陈凡对此不是特别感兴趣。


这里面最为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


虽然郑国渠是发现了,但其实现在基本上已经不怎么用得上郑国渠了。


因为此时国家在水利开发这一块也还可以,已经不需要郑国渠。


另外。


郑国渠因为年代太过于久远,有的地方,真没有完全打通。


至于旅游开发,可以是可以,但长300多里的郑国渠……开发难度也比较大。


至于陈凡急着离开,主要是有一个地方,陈凡必需回去。


“陈凡老师,您要去哪?”


“蜀地。”


“您是想再次寻找都江堰吗?”


“是的。”


“您确定有都江堰?”


“就算没有,我也要将他建出来。”


这一刻。


陈凡无比的坚定。


==


ps:兄弟们,月底啦,求月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