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 第四百一十六章 全新的方案?帝王心术!

第四百一十六章 全新的方案?帝王心术!

作者:姜阿山小树 返回目录

对大明来说,重要的事情有很多。


但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在将来的大明,铁路绝对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大明毕竟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大陆国家,天生对于陆权的追逐动力就极为强盛!


大力发展海运还会有人站出来反对。


但如果大力修建铁道,整个大明朝堂几乎没有一个人会反对!


甚至这件事,对于出海的帮助也极大。


因为沿海的物资总是有限的,只有不断从内陆补充物资,才能支撑起越来越多的造船厂。


不然光是木头,都已经不够了!


更别说,其他的配套设施了,更是极为缺乏。


只能是靠内陆不断输血。


但受限于现在的运输方式,大型木材的运输极为困难,但如果有了火车,完全可以大规模的运输木材到港口造船厂,修建更多的船只!


这对出海也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根本不会有人反对!


但朱允熞的心里却很清楚,铺设铁路,绝对是一件极为艰苦的事情。


没有那么好达成。


好高骛远的代价,甚至可能是整个大明!


所以朱允熞心头不断警醒自己。


现在要做的只是铺设好通往大漠的一条铁路就好,顶多再附带一个应天府京师到松江府魔都的铁路。


其他地区,暂时决不能铺设!


朱允熞还很年轻,铺设铁路这种事情,不同于修建国道,是真正劳师动众的事情!绝对不能急于一时!


要知道,国道的修建,基本都是原先早就有过的道路。


本身就有基础在。


而铁路则不同,既无前路可以遵循,同时也不能像国道一样弯弯折折,必须遇山开山,遇水搭桥,工程量极大!


对朱允熞来说或许只是一句话。


但对大明的百姓来说。


却是压在头上的一座山!


“此事,缓后再议。”


“当务之急,还是打通前往大漠深处的铁路,先让漠北归心。”


“使大明边疆,再无祸事!”


“同时将大明的影响力,扩散到更远的地方!让漠北这片牧场,真正给我大明所用!”


“以牛羊,补我大明百姓之身体!”


“使其更加健壮!”


如今大明虽然已经不愁粮食,但肉类不够,始终还是朱允熞不满足的一点。


大明的人口,一时半会儿显然是没办法提上去的。


但质量,却可以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补上去。


只要营养均衡,多吃高蛋白的肉类食物,大明百姓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都要比之过往增强许多。


一个劳工,如果多吃肉类,往往能做的事情要比瘦弱的时候,多出一倍至两倍!


朱允熞不仅要追求人口的数量,更是要追求大明人口的质量!


用更少的人,办更多的事!


这也是为何朱允熞会如此急迫想要打通前往漠北草原铁路的缘故,并非单单是为了老朱的遗憾。


尽管,老朱的遗憾,才是真正促使朱允熞立刻就要做这件事主要原因。


不然朱允熞或许还会往后拖上一拖。


“太孙殿下说得对!要是能让漠北的牧民给我们放牧,多拿回来一些牛羊肉吃!”


“我们大明的军队不就更强盛了吗?”


“战斗力也会提升一个大档次啊!”


一个武将忍不住拍了拍手.


对朱允熞的决议大加赞赏,完全认同。


但一众文官却止不住皱了皱眉头。


反对道:“如今大明枪炮的威力越来越大,个人的身体再强健,也挡不住一发子弹。”


“追究个体的强健,只怕没什么意义……”


文官和武将几乎天然站在对立面。


很快,两边便各执一词。


争论起来。


“够了!”老朱眉头一皱,一拍扶手,说道:“统统给咱闭嘴!”


“听听熞儿怎么说。”


被老朱这么一呵斥,车厢内才安静下来。


朱允熞面上云淡风轻。


平静说道:“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


“未来之大明,非在你等,而全在少年!”


“唯有充足的肉食,方才能让大明之少年茁壮成长,身姿越发矫健,智慧越发超人。”


“孤之所以非要拿下漠北。”


“非是为了一时,而是为了大明之将来!”


“所以这漠北,一定要彻底归于咱们大明手中!”


“铁路,一定要修!”


这里面的好处,朱允熞实在是太清楚了,只是这些东西,却并没有那么直观,往往要十几二十年后,才能看出效果来。


车厢内的文臣还有一丝不解。


但既然太孙殿下都这么说了,这条修往漠北的铁路,自然是还得继续修下去。


直到满足朱允熞的要求为止!


而其他地方的铁路,只怕是就要延后许久了。


“殿下。”


就在此时,一个太监走了过来。


说道:“前方已经无路。”


众人这才发现,火车已经渐渐开始慢了下来,速度逐渐放缓,而前方不远处,还有无数劳工在勤勉修着铁路。


场面热火朝天。


“这么快就到了?”


老朱往窗外一看,果然,眼前已经不再是繁华的京师。


也不再是宏大的金陵长江大桥。


而是一处不知道名称的山野之间,只有少数地方,聚集着村落人烟。


“可惜,通往漠北的铁路仍在铺设之中。”


“不过此番试乘,也算是尽兴而归。”


朱允熞知道,这个时候指望一条路直接通向漠北显然是不现实的。


但心中还是不免有些可惜。


不过,正这个时候,一个技术研究与制造局的人却站了出来。


说道:“陛下、殿下。”


“其实想要直达漠北也不是不行。”


“数十万劳工如今正在沿路不断铺设铁轨,若是殿下和陛下有足够耐心的话。”


“完全可以一边修建铁路,一边往北走。”


“最后的时间也完全是差不多的。”


“甚至可能还要快上一些。”


“毕竟劳工们如果知道殿下和陛下就在后面等着铁路修通的话,想必效率定然会大大提高!”


“或许两个月之内便能完成太孙殿下的任务!”


两个月的时间!


比之朱允熞先前所说的时间还要短上了好几个月,朱允熞顿时不由为之心动了。


其实这就好比是御驾亲征,鼓舞人心一样。


当这些前面的劳工知道大明的太孙殿下和皇帝陛下在后面等着他们修建铁路。


甚至有时候再加以探望。


劳工们的积极性如何能不高?修建的速度又如何能够不快?


“这倒是一个很有建设性的方案。”


朱允熞先是赞赏一声。


随后说道:“只不过这样一来,孤和皇爷爷便要在这沿路停留两个月之久。”


“这朝中的事情,又该如何处理?”


“诸位,你们倒是说说看,孤和皇爷爷是留在朝中好一些,还是沿路边修边走好一些?”


朱允熞面无表情,看不出来喜怒。


但这番话。


却不由得让在场的大臣们纷纷汗如雨下,太孙殿下这是又给他们出了一个送命题啊!


让太孙殿下在此等候。


那朝廷的事怎么办?太孙殿下刚刚收权,这会儿就支持太孙殿下出去?


这岂不是将自己想要揽权的心思直接暴露出来了吗?!


简直是昭然若揭!


可要是不赞同,让殿下回朝。


问题又来了。


殿下可是刚刚才说了,技术研究与制造局的人提出的方案很不错!


看这个样子,也是颇为赞赏!


这下,大家当真是感觉进退两难了!


好在关键时刻。


杨士奇站了出来,说道:“殿下,臣以为,不若如此。”


“殿下且放心北上。”


“臣等每日沿着铁路,将奏折送到殿下手中,请殿下决议天下之事。”


“毕竟这天下,离不开殿下一日!”


“而殿下若是想要回朝,随时可以乘坐火车返京。”


“定期举办大朝会。”


“如此一来,岂不是两全其美?”


技术研究与制造局的人随后也说道:“殿下,若是乘坐火车,无论是从南到北,亦或是从北到南,都只需要半日不到的时间。”


“纵使身在最北端。”


“殿下一样可以每日处理大明所有的事务。”


但朱允熞却只是笑了笑。


不置可否。


在外面待上两个月,对朱允熞来说的确不是问题。


可对朱允熞来说。


却没有太多必要。


朱允熞完全等得起!两个月还是半年,对朱允熞来说并没有多少区别,只是对老朱来说,有很大区别。


但估计,就算是老朱也不会同意朱允熞在外等候足足两个月的!


毕竟朱允熞刚刚收权。


这时候就直接在外待上两个月,怕不是刚刚立下的威望。


直接就烟消云散了!


朱允熞定然要完成老朱的心愿,但前提却是将这个皇位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才行!


贸然外出。


只会给自己留下无穷祸患!


所以就算要出行。


也要等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再出行!


“依孤看,你们这是怕孤留在朝中,碍着伱们了吧!”


朱允熞冷哼一声。


说道:“返程回京!”


在场的众位大臣连忙俯首跪地,连道不敢。


而得了朱允熞的命令。


火车在前方道路的尽头在特殊的轨道上转了一个圈,调转车头,朝南边去了。


尖锐的呼啸声在众人耳边响起。


正如他们此刻紧张的心绪!


但下一刻,朱允熞却突然笑了起来。


颇有些喜怒无常的感觉。


只见朱允熞说道:“但尔等的提议却是不错。”


“孤决定,以后每半月的时间,便乘坐火车前来视察一番。”


“鼓舞前线的劳工。”


“孤毕竟身负监国之责,不可长期在外。”


“尔等也要尽心尽责。”


“为我大明辉煌的未来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心里莫要有着其他的心思!”


敲打了一番在场的大臣,朱允熞脸色恢复平静,仿佛之前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般。


这便是帝王心术。


喜怒无常,重起轻放,始终能把握好最佳的尺度。


看到朱允熞的表现。


老朱眼中不由得满是赞赏,皇帝这个位置不同于其他,一味的仁厚和善良,只会让手下的大臣觉得你软弱可欺!


你退一步,他们便要进十步!


反倒皇帝越是让人捉摸不透,手下的大臣就越是听话。


任谁也猜不到皇帝心中到底想的是什么。


本来,老朱心中对于朱允熞还有一丝担心,毕竟朱允熞虽然大局观异于常人,更是有着诸多超前的见解和视野。


但在当皇帝上面,却始终还是差了一丝。


行事太过单一!


很容易便能让人猜到朱允熞到底在想些什么。


但现在,朱允熞的心思变化无常,让人根本就猜不到他的心思,也让老朱彻底放心下来。


老朱可以肯定。


朱允熞哪怕在最薄弱的权术上面,也定然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完全可以驾驭住手下这帮人!


“都起来吧?”


“难道还要孤一个个扶你们起来吗?”


朱允熞不咸不淡的说道。


在场的大臣这才纷纷松了口气,站起身来,连忙向朱允熞保证,自己等人对大明忠心耿耿,根本不敢有任何歪心思。


但朱允熞对他们的保证,也只是随意的笑了笑。


不知道是相信了。


亦或是没有相信。


在场的大臣越发觉得眼前的太孙殿下逐渐变得陌生了起来,已经不是同之前直来直去的太孙殿下一般。


很多事情,都讲得十分直白。


变得越发高深莫测起来,让人猜不透朱允熞的任何想法。


心中不由得增添了一分畏惧。


同时,也觉得,眼前的太孙殿下,越发像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了。


不一阵。


火车重新通过金陵长江大桥,返回京师。


朱允熞遣散文武百官。


将老朱送回大明医院之中继续静养。


以老朱现在的身体最好还是多待在医院中为好。


便是阳山,也最好是别回了。


而等所有人都走了之后。


朱允熞一个人留在火车上,唤来徐妙锦。


关于火车的事情。


朱允熞还有很多问题要询问对方,特别是铺设铁路重重方面,朱允熞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


才不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有时候,朱允熞的一句话,落在大明的百姓身上,就是一座山!


若是错了。


便会让许多人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由不得朱允熞不小心谨慎些!


务必要将所有事情都问个清清楚楚,才能做出决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