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463章 龙凤呈祥

第463章 龙凤呈祥

作者:见月明 返回目录

“诸君,饮胜。”


左川举起酒杯,高呼道。


饮胜意为干杯之意,算是古语用法。


随着时代变迁语言更替,只有南方某些较为封闭的地方还在使用。


说白了,现在只是部分地区的方言。


在这种场合,用方言其实是不恰当的。


但饮胜听起来比干杯含蓄、雅致,且‘胜’字更有气势,恰符合现在的局势以及诸人的心境。


所以,左川用了家乡方言‘饮胜’,也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回应:


“饮胜。”


然后众人就开始热烈的讨论,畅想起美好的未来。


欧阳伦已经被杀十几日,太上皇没有采取任何报复行为,似乎默认了这一切。


随着连续两期报纸的连篇报道,理学派正式坐上了道德的宝座。


直到这时,他们才敢召开庆功宴。


能来参加的,基本都是理学派的中坚力量。


场面端是宏大,可谓是英才齐聚。


将来必然能成为史书上最重要的聚会之一。


一想到美好的未来,众人就忍不住兴奋。


期间自然少不了分功。


他们这么做自然不会是为了夸耀谁,而是有着利益目的。


胜利了,要分赃啊。


分赃的依据,自然是这次大事件里立下的功劳。


功劳最大的自然是左川,冲锋陷阵的先锋大将。


也是他率先发现了欧阳伦之事,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与他并列的,自然是两位内阁学士。


为啥他们好像什么都没做,却能和左川并列呢?


因为他们是内阁学士。


这三个人的功劳,没谁敢否认,更没谁敢抢。


但自他们三人以下争抢的就厉害了。


谁干了什么,起了多大的作用等等。


读书人吗,都好面子。


他们自然不会自己吹自己,而是相互吹捧。


或者一个派系内的人,联合起来吹捧派系领袖。


如果只是吹捧自己还没什么,有些人吹着吹着就开始贬低别人,弱化他人的功劳。


甚至直接将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


被抢功劳的人自然不愿意,开始反驳。


前一刻还患难与共的战友,此刻却变成了竞争对手乃至仇人。


互相之间吵的不可开交。


陈瑛看着这一幕,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实则鄙夷不已。


这群虫豸,难怪太上皇瞧不起他们。


还没胜利呢,就迫不及待的庆祝,忙着分起赃来。


但他自己都没发现,他心中其实被堵的有些不痛快。


原因很简单,他是功劳被抢的最严重的那个人。


在挑战皇权的时候,他不但冲锋在前,还积极摇旗呐喊,联络更多人加入。


那会儿他是多么的风光。


谁见了他都交口称赞,人人见了他都得称呼一声贤弟、兄长。


就连两位内阁学士,都要喊一声贤侄。


再看看现在,他成了酒宴上的透明人。


除了少数几个人,基本没谁在乎他。


究其原因,还是他地位最低,成就最小。


当初也不过是个佥都御史,后来直接被罢官成了白身,学术上也没有什么贡献。


说白了,没人会真的拿他当回事儿。


大家只是拿他当炮灰而已。


两相对比,强烈的反差实在让他有些无法接受。


我是叛徒是间谍怎么了,你们也太无情无义了吧?


说实话,当时他真的有些飘飘然了。


那种感觉,实在太爽了。


大丈夫当如是也。


他一度想背叛朱元璋,真的加入这群人。


但一想到朱元璋的铁腕,想到锦衣卫诏狱,他就冷静了下来。


即便如此,他心中也时不时的会想。


若是当初没有答应太上皇,而是坚定的站在理学派面前,会是什么样子?


现在,这种遗憾没有了。


这群蠢货,死到临头尚不自知。


和这样的虫豸一起,怎么可能夺得大权。


劳资真是有先见之明,早早就投靠了陛下……


不,不是投靠,我一直都是陛下最忠诚的臣子。


这样想着,他嘴角浮起一抹讥笑。


事实上,场内不少人都在关注着他,对他的反应自然也有不同的解读。


有人羞愧,有人愤怒,有人无所谓。


当然,也有人嘲笑他只能装高雅。


左川作为和陈瑛打交道最多的人,对他是非常欣赏的。


尤其是对于他今天不争不抢,被人抢了功劳连反驳都没有一句。


这种荣宠不惊的心态,着实让人欣赏。


至于陈瑛的讥笑,在他看来太正常不过了。


因为对于眼前这一幕,他也同样想嘲讽一番。


不过作为领袖之一,他不能这么做罢了。


想到这里,他赞道:“信圭真乃英才也,当重用之。”


信圭就是陈瑛的字。


坐在他旁边的刘敩、赵叔才,自然不会驳了他的面子,附和道:


“我理学当广纳天下英才,如此方能长久不衰。”


“陈信圭此次表现,正如其名字,忠信如玉。”


如果陈瑛知道了他们所想,肯定会嘲笑不已。


谁稀罕你们的欣赏。


爷是保皇派。


——


理学派在庆祝,老朱自然是清楚的,对此他毫无表示。


只是淡淡的扫了一眼,就将情报扔到了一边。


和一群死人,没什么好计较的。


“安庆呢,还在哭吗?”


马娘娘无奈的道:“是啊,换成谁遇到这种事情,都会难过的,且由她去吧。”


老朱却依然不肯善罢甘休,说道:“她还在怪咱?”


马娘娘迟疑了一下,才点头说道:“过几日她会想通的,你别与她一般见识。”


“呵……”朱元璋冷笑一声:“若非她包庇,欧阳伦能犯下如此大罪?”


“不知反思,还要怪起咱来了。”


“本来咱还想给她们母子留点产业,既如此也没必要了。”


“人也别留在京城享福了,去凤阳守陵去吧。”


马娘娘毕竟心疼女儿,劝道:“我就两个女儿……你先别急,过几日她自会想明白的。”


老朱叹了一声,解释道:“你以为咱愿意如此?她也是咱的孩子。”


“就算她犯下再大的过错,咱都能原谅她。”


“可现在她不只是恨咱,连雄英也一块恨了。”


“再放她在外面惹是生非,对谁都不好。”


“等将来咱们都不在了,雄英拿她才是没有一点办法。”


杀了?圈禁?


名声还要不要了?


放任不管?糟不糟心?


马娘娘自然也懂这个道理,但还是那句话,这毕竟是她的女儿,只能重复那句话:


“且先缓几日,看她能否想通吧。”


老朱自己本就很犹豫,现在看着媳妇悲伤的样子,就更狠不起心了,说道:


“好,咱再给她一些时日。”


之后夫妻俩就谈起了目前的局势。


“蒋瓛那边你通知了吗,何时出手?”


老朱说道:“已经动手了,想必这会儿已经在路上了。”


马娘娘也恨恨的道:“是时候算一算总账了。”


老朱点点头,正准备说话,突然听到殿外传来喧闹声。


他眉头一皱,脸上浮出怒意,推开门看到远处有几个内侍再说着什么。


于是喝道:“何事喧闹?”


那几名内侍连忙跑过来跪倒在地,其中一人气喘吁吁的道:


“陛……陛下,安……安平侯府送信儿过来,说公……公主临盆在即。”


“什么?”老朱惊喜的:“何时送来的消息?可属实?”


那内侍回道:“就是刚刚,从城外用篮子送入宫中,奴婢立即就来禀报陛下。”


马娘娘也走到门口,面带喜色道:“算算日子,也就是这几天了。”


老朱大喜,道:“走走走出宫,去安平侯府,咱要亲自迎接咱外孙。”


马娘娘拉住他,劝阻道:“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再说,你出宫一次就劳师动众,万一在惊吓着福清了。”


还有一层原因,现在多事之秋,老朱最好还是别轻易出宫的好。


“是咱欠考虑了”朱元璋也冷静下来,对那内侍道:


“你马上带几个人去安平侯府,每隔半个时辰就向咱汇报一次情况。”


那内侍连忙应了一声,带了几名跟班向宫外奔去。


出宫自然没那么容易,要经过好几道审核。


按照正常程序走,晚上出宫光审查至少得大半个时辰才能完成。


当然,白天是没有这么麻烦的,仅限于晚上。


再加上夜晚维持宵禁的武侯审查,等这名内侍到达安平侯府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时辰后了。


刚进门,那内侍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太子朱雄英。


陈景恪和他父母自然也都在。


对于朱雄英的存在,那内侍丝毫不觉得意外。


宫里谁不知道太子和安平侯的关系,这么大的事情太子要是不在,那才奇怪。


事实上,陈景恪同时给老朱和朱雄英传了消息。


至于朱标那边,告诉老朱就等于告诉他了。


朱雄英第一时间就假扮成东宫官吏溜出来了。


那内侍连忙参拜了一圈,才小心的问道:


“安平侯,不知公主如何了?”


怕别人误会,又连忙解释道:“太上皇和娘娘关心公主,让奴婢每隔半个时辰就传一次信儿回去。”


“有劳了。”陈景恪先是道谢,然后说道:


“请了最有经验的稳婆,周王那边也派人去请了,以防万一。”


请朱橚,自然是防止难产,到时候现场剖腹产。


不过朱橚住在城外,想过来需要一些时间。


那内侍听完后,连忙吩咐一名跟班往宫里传递信息。


想必这会儿太上皇和娘娘都等急了吧。


急的又何止是宫里,陈远和冯氏也急的团团转。


期盼了二十多年,终于有孙子辈了,心里有多开心,就有多着急。


朱雄英要好的多,伸着脖子一直往屋里看,嘴里还不停念叨着什么儿媳妇之类的话。


陈景恪反倒是最不着急的。


不是他冷血什么的,而是心里有底。


福清今年二十六七岁,是生育的最佳年龄。


平日里又主意饮食和锻炼,身体素质非常好。


只要不是胎位不正,基本不会难产。


况且就算运气不好,不是还有朱橚的吗。


作为医生,这点心理素质他还是有的。


事实也和他推测的差不多,都没等朱橚赶到,小半个时辰之后屋内就传来啼哭声。


众人皆欢喜不已,一窝蜂跑到门口。


‘吱扭’一声门被打开,一名稳婆满脸堆笑的道:


“恭喜老爷,贺喜老爷,是一名千金。”


陈景恪还没说话,就听旁观的朱雄英发出一声怪叫:


“啊哈……我就说是闺女,我有儿媳妇了。”


众人:“……”


只是陈远和冯氏脸上却掩饰不住的失望。


怎么不是儿子呢。


时代风气就是如此,也怪不得他们。


更何况,陈家三代单传,也比别人家更重视这个问题。


万一陈景恪这辈子也就一个孩子,那陈家不就绝后了吗。


陈景恪反倒觉得男女都无所谓,作为穿越者,他这方面的观念还是没问题的。


哪怕没孩子也无所谓。


当然,有孩子能享受天伦之乐更好。


所以他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笑着塞给了稳婆:


“谢谢,同喜同喜,诸位辛苦了。”


见到红包,稳婆脸上就更高兴了,道:


“谢侯爷赏……”


话音还没落,就听屋内另一名稳婆惊呼道:


“还有一个,还有一个,快关门过来……”


稳婆是见过大世面的,一听这话立即就将红包揣进怀里,‘砰’就将门给关上了。


连声招呼都没打。


只留下一脸懵逼的众人。


陈远迟疑的道:“里面说还有一个?”


冯氏点点头:“好像……是这么说的,什么意思?”


朱雄英挠了挠头,说道:“不知道啊,这稳婆也太急了点。”


陈景恪已经猜到是怎么回事儿了,正准备回答,却听旁边的内侍小心的道:


“莫非公主怀的是双生子?”


“啊?”众人都惊喜不已。


得到提醒他们也猛然醒悟过来,还有一个可不就是还有一个孩子吗。


双生子?


陈远和冯氏狂喜,这……从没有想过的事情啊。


陈家还有这样的命?


冯氏肯定的道:“这是公主带给咱们家的福运啊。”


陈远也非常认同,毕竟在普通人眼里,皇家人都带有天命色彩的。


既然有天命色彩,那帮陈家扭转一下子嗣问题,岂不是很正常。


这不禁让老两口更加觉得,这个公主娶对了。


对孩子的心态也全变了。


别管是男是女,那都是陈家的福气。


况且,两双生子都有了,还怕没有第二胎吗。


只要能生,儿子早晚会有的。


旁边的内侍其实也很高兴,因为最近一系列的事情,太上皇的心情很差。


宫里人的日子可是非常难过的,连笑都遮遮掩掩的。


安平侯有了孩子,还是双生子,宫里肯定高兴,到时候大家的日子就能好过一些。


唯有陈景恪,露出了担忧之色。


虽然他对妇产科没多少了解,可基本常识还是有的。


福清的肚子确实比平常的孕妇要大一点,但大的非常不明显。


完全可以看做是正常的孕妇。


而且平日里胎儿运动之类的,也很正常。


否则,他不可能察觉不到异常。


那么,很有可能第二个孩子有问题。


为什么不是第一个有问题呢……如果第一个有问题,方才稳婆已经说了。


面对这种情况,陈景恪怎么可能开心的起来。


现在他只希望不是畸形胎。


说难听点,这个孩子没有发育完成,生出来是一坨肉球,都要比是残疾好。


只希望不是最坏的结果。


他没有把这种顾虑告诉其他人,一切等结果出来再说。


并没有让他就等,约莫一刻钟之后,屋内再次传出啼哭声。


只是这个哭声有些细小。


接着门再次被打开,还是方才那个稳婆,喜气洋洋的出来说道:


“恭喜侯爷,贺喜侯爷,公主又产下一麟儿,母子平安。”


“哦。”院内众人,包括仆人都发出了欢呼声。


陈远冯氏更是惊喜的落泪,这下好了,孙子孙女一下凑齐了。


朱雄英则一副惊讶的样子。


他只听说过双生子,还是第一次见到。


没想到还是自己家的亲戚,自然非常惊奇。


内侍已经迫不及待的派人回宫报喜了。


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必须第一时间告诉太上皇和娘娘。


陈景恪心中的石头彻底落地,但随机一个疑惑升起,既然是双生子为何没有显现出特征?


他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就问道:“婆婆,孩子体型是不是有些小?”


那稳婆是个碎嘴子,滔滔不绝的说道:


“侯爷果然是天下第一神医,一下子就猜中了。”


“两个孩子体型都比正常婴儿小,加起来才和一个平常的孩子差不多。”


“方才小娘子出来的时候,我还有些奇怪呢。”


“现在想想,双生子可不就是要小一点吗。”


“而且因为体型小,胎位又正,生的时候特别顺利,公主受的罪也小。”


“哎呀,这俩孩子真是灵性呢,从小就知道心疼娘亲。”


“长大了一定是孝顺的孩子。”


这会儿也没人嫌她啰嗦,喜事儿自然希望别人多夸一夸。


陈景恪再次拿出一份红包递了过去,双生子自然要给双份红包。


拿到红包之后,稳婆再次关上门进去了。


不一会儿,门再次打开。


两个稳婆抱着两个裹起来的婴儿来到门口,给大家观看。


确实比正常的婴儿小了很多,尤其是那个男婴更小。


不过所幸,发育的都很健全。


看到两个孩子,陈远和冯氏两口子再次喜极而泣。


朱雄英则一直盯着那个女婴看个不停。


陈景恪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一股无法形容的喜悦油然而生。


这是他的孩子。


怕孩子受风,只是让他们看了一眼,稳婆就把孩子抱了进去。


然后关上门让众人离开。


古代自有规矩,产房是不允许随便进出的。


为了产妇的安全,甚至门窗都不能开,也不能见水,洗漱就更别想了。


最终好心办坏事,导致更多产后病出现,不知道多少产妇枉死。


陈景恪穿越后,对卫生防疫进行了改革,其中就有这方面的。


现在孕妇生产,变得更加科学。


但有些规矩依然存在,比如产妇不能随意进出,尤其是男人不能靠近。


丈夫都不行。


陈景恪知道和迷信有关,但他也无意更改。


没有那个必要,反正也没什么害处,慢慢的转变就可以了。


况且,这会儿福清也已经睡下,进进出出的反而会吵到她。


等明天换了房间,再去看她也不迟。


不过发生这样的大喜事,今晚是睡不成了,也睡不着。


陈远和冯氏给家里的仆人都包了红包,还准备大肆庆祝一番,商量着都邀请谁。


只可惜,以前这种事情都是福清负责,他们压根不知道怎么办。


最后只能决定,先通知徐达、蓝玉这些人,到时候再和他们商量。


宫里,老朱和马娘娘也一直等到半夜,得知是双生子别提多高兴了。


“哈哈……福清太能干了,一次生了两个。”


“这下不论妙锦生男生女,都没有什么问题了。”


“当然,能生男更好。”


马娘娘也高兴不已,但她也没忘了,让人去通知郑安妃。


之前怕她担心,一直都没通知她。


现在事情落地,再不通知她就说不过去了。


宫里的人也终于松了口气,这是大好的消息啊。


大家终于可以笑了。


——


第二天一大早,马娘娘、朱标、郑安妃、徐妙锦,就来到安平侯府看望福清和孩子们。


对于瘫痪在床的朱标来说,这是自他生病之后最好的消息了。


让意志有些消沉的他,不禁振奋了几分。


尤其是看到两个小小的孩子,他心里更多了几分怜爱。


恨不得上手抱一抱亲一亲。


只是他现在也只有两根手指能动,属实有心无力了。


不行,以后必须要严格遵守景恪制定的疗养法,争取恢复一些行动能力。


将来至少能抱抱孩子们,能陪着孩子们玩耍。


不能让孩子看到,我只能躺在床上等死的情况。


他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壮年瘫痪,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一时间心态方面很难扭转的过来,这些天情绪难免有些低落。


这是大家都很担心的事情。


马娘娘一直都在关注自家儿子,对他的表情变化,自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决定多让他见见两个孩子。


等到妙锦的孩子出生,想必他会更开心。


只要意志坚定下来,剩下的就好办了。


早朝结束,朱元璋也直接出宫来到安平侯府。


此时,京中权贵都知道安平侯府有喜,公主产下双生子的消息。


这是一件喜事,相熟的人自然要上门祝贺。


其中最高兴的就是蓝玉,买了好几大车的礼品。


众人都理解他的心情。


因为秘法之事,陈景恪遭受天谴这么多年没孩子,他心理压力太大了。


现在这个心事终于可以放下了。


除了亲朋好友,不那么熟的人,也想借此机会和安平侯府走动走动。


虽然理学派看起来声势无两,可并不影响皇帝依然是皇帝。


安平侯依然是最受宠的臣子,未来前途无量。


更何况,安平侯府的这个女婴,大概率就是未来皇后。


现在不巴结,还要等什么时候。


当然,确实有些人产生了别的想法。


比如理学派就认为,必须将此事搅黄了。


理由也光明正大,为了防止外戚专权,未来皇后必须出自书香门第。


绝不可从权贵中选拔。


而且一旦女儿入宫,这家人三代之内不能出实权高官。


他们已经决定,找个机会把这个规矩给确立下来。


不过他们也并不准备将陈景恪得罪死,不为别的,天下第一神医啊。


而且还掌握着生子秘法。


谁敢保证不求到他头上?


关于生子秘法,以前蓝玉那是孤例,不少人怀疑。


现在公主诞下双生子,就再没有人怀疑了。


有人要问了,公主生双生子,和秘法有什么关系?


很简单,陈家三代单传,到陈景恪这里生双生子。


如果不是用了秘法,谁信?


总之,安平侯可以限制,绝不能得罪。


就在京城的达官显贵,讨论安平侯秘法和双生子的时候。


就在理学派心里打小算盘的时候……


一个震惊世人的消息传来。


曲阜一百余户百姓,手举《大诰》进京状告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