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 第一百五十六章 宰相的人选

第一百五十六章 宰相的人选

作者:大噢 返回目录

宰相的人选选谁?


没有挂上豫王府牌匾的豫王府。


赵昕一边看着自家的小妾,一边想着这人选的问题。


你说范仲淹、韩琦这些人的能力不强么?


能顶住西夏的进攻,能力其实还是强的。


只是……


若是让他们回来,这朝堂就不是他赵昕说了算,而是变成这些宰执说了算了。


古代皇帝为何都喜欢培养奸臣。


因为奸臣都会迎合皇帝的意思,皇帝想做什么,奸臣绝不反对,甚至还大力地支持。


皇帝你想要钱,那好,我给你搞钱。


皇帝你想要美女,那好,我帮你收罗天下美女。


这感觉,何其爽!


当然!


赵昕不是说自己要做那样的皇帝。


而是……


他所做之事,很多都是违背礼法,违背祖宗规定的,要是让范仲淹、韩琦这等人回来,那岂不是纯纯地给自己添堵么?


赵昕如今需要的,不是你们这种忠臣,是能配合我行动的‘奸臣’。


说到底,就是赵昕愿不愿意带他们玩。


而他们,又是否能听自己的话。


若是没有让对方听话的把握,赵昕宁愿宰执之位空着,都不会让他们回来。


而且……


一旦他们进入到了宰执的行列,那下一步,就必然会牵扯到改革。


当宰相那么重要,那么大权在握的位置若是都不好好地进行改革,扫除一下这大宋的积弊,那多可惜。


这到时候……


自己要是说,别激动,他们会不会说自己是保守派?


按照大宋不是君子,就是小人的尿性,非常有可能。


所以……


这些人不能让他们大权在握,不能让他们自己有政治主张,只让他们听自己的调遣即可。


否则,到时候对方都成宰执了,跟自己一个地位水平,人家凭什么还听你的?


你还得花费口舌,去跟对方解释,为何这样做不行,那样做,也不行。


自己起码得能压服这些人才行。


得在关键时刻,有让他们闭嘴的能力。


可这宋代的文人,是出了名的嘴硬,因为大宋不杀士大夫,甚至你贬他一次,他还引以为傲,觉得自己在海内的名望,又高了。


这甚至都不是惩罚,反倒是成了一种奖励了。


都是他爹爹开的坏头!


说起来……


得写写信,问问王拱辰知道错了没有。


知道错了,就回来吧。


不知道错,就继续待着吧。


至于这宰执的人选……


小妾们看着赵昕在那似乎是想着什么很重要的事,也是没敢打扰。


不过……


她们总觉得,赵昕一定不是一般人。


当然!


这是废话,这一般人天天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忙?


而且,还会教她们历史,给她们讲如何才能壮大一个家族?


她们也试图打听赵昕的身份。


只是很可惜。


守门的嘴巴都严着呢。


而且……


这府里的人,根本就不让出门。


倒也不是说没想到翻墙出去,只是,确实也没那个必要。


大概小郎君想说的时候,自然也就会说吧。


眉宇间……


透着几分英武之气,还有贵气。


可大概所有贵族之家,都差不多。


当然!


小郎君还是长得比其他所有的人,都要英俊好看。


这么想想,看着对方一副认真思考的模样,还不免有些心花怒放。


虽说小郎君目前来说,还有点小。


可起码比侍奉几十岁的老人家要好多了。


……


第二天。


赵昕也想通了。


既然保守派是改革的阻力,那就应该让保守派的头头们站出来,进行改革。


现如今大宋的钱银还是很捉襟见肘。


得再来一次大裁兵才行。


那么谁有这样的威望以及勇气呢?


赵昕便跟他爹爹说了,谁敢裁军,就让谁来当宰执。


当然!


前提条件是,不能是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人。


赵祯也想了想军中的老将,庞籍在军中威望还不错。


百姓也都对其比较地信服。


若是由庞籍来主持裁军的话,定能事半功倍。


赵昕也是问了问他爹爹,这个庞籍跟范仲淹的关系如何?


这臣子之间的关系,就算是他爹爹,又哪里能知道得那么多。


人家说不定只是互相写信,写诗,交往过几次,难道你就说人家关系很好么?


总的来说,范仲淹跟庞籍,肯定是有一些交情的。


毕竟都一起在西北抵御过西夏的进攻。


但有事的话,应该还不至于让他们都结成一团。


唯一让赵昕印象有点不太好的话,就是他对种家的事情处理的,其实不是很妥当。


不过……也没有办法了。


要裁军,就得有一个这样的人才行。


当然!


在这样做之前,你得先问问,庞籍愿不愿意这样做。


之后……


他爹爹便在他的示意之下,给庞籍写了信。


想让对方主持进一步裁军之事。


另外……


他爹爹还向他举荐了文彦博。


唔……


向他举荐?


不过其实也差不多了。


因为文彦博这人,感觉还是有一点担当。


只不过……赵昕怎么感觉他爹爹眼神有点闪烁?


该不会是有什么事情瞒着他吧?


感觉他爹爹有点心虚。


当然!这都无所谓了!只要不是范仲淹韩琦就行。


那就让庞籍、文彦博负责裁军之事,若是裁好了,就让他们当宰相,若是裁不好,那就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只不过……


得等他的黎元军训练回来了再说。


万一要是裁军,裁出个问题来,那就不好办了。


得让黎元军守在玄武门才行。


而且相比起这个……


赵昕更想对他爹爹说的是,他想进一步增兵。


接下来……


他打算增至少五千东南的士兵。


他爹爹便看着他,安安静静地道:“你这一裁一增,岂不是等于没裁?”


赵昕便道:“那怎么能一样呢!一个是实力,肯定变强了,现如今的禁军,都是什么臭鱼烂虾。另一个,东南的兵便宜,不会像禁军那样,不但要发每月的俸禄,这逢年过节的,还得发补贴。第三,数量上肯定也不同,裁五万,增五千,这就是至少十倍的差价。再说了,等我的丝绸跟棉花以及海贸产业壮大了,慢慢地,也就可以自己养活了,以后不会花朝廷一枚铜钱。”


赵祯只能说,裁军,要慎重考虑。


虽说他也很想裁,可他怕下面的人造反。


尤其是这还一裁一增的,万一让人知道了,你这不是侮辱人家不行吗?


别到时候,给弄出一个北兵、南兵的地域矛盾来。


然后赵昕便道:“那我先增再裁行了吧,明年再裁,隔个半年,这下他们没话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