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 > 第十四章 重组内阁

第十四章 重组内阁

作者:月下更 返回目录

刑场上剩下等待处刑的人,看得是面色苍白,冷汗连连。


牟斌走到其中一位周家的族人面前,翻动着周氏族谱。


“什么名字?”


“周……周……周常……”


那人哆嗦着嘴唇,说的断断续续。


牟斌拿起笔,在族谱上找到了周常这个名字后,在上面打了个叉。


然后对着身后的锦衣卫挥了挥手,锦衣卫立马上前,手起刀落。


周常一句求饶的话都没说出来,就已经身首异处。


牟斌走向下一位周氏族人,翻动着手上的族谱:“什么名字?”


“……”


相比于被凌迟的周寿和周彧,他们这些周氏族人被一刀毙命,已经算是比较痛快的了。


其实能行凌迟这种极刑的刑师,朝廷里都非常少。


不是谋逆这种大罪,周寿和周彧两人,可没机会享受到这种待遇。


这边正在处理着周氏的族人,另外一边,则是在处理朝堂上周党的官员。


这些人刚从朝堂上下来,身上都还穿着官服。


围观的群众见了,都更加兴奋了。


砍的这些人,可都是那些该死的狗官啊!


张源就跪在最前面,浑身瘫软,抖如筛糠。


朱祐樘判他们的是抄家枭首,锦衣卫已经在去抄他们家的路上了,枭首就由刑部的刽子手负责。


刽子手手持大刀,已然斩落。


“啊啊啊啊!!!”


“啊啊!!!”


“……”


随着一刀斩下,首先被枭首的张源,立刻发出了凄厉的惨叫!


刽子手们狞笑着重新举起斩刀,向着张源的头颅继续砍下!


“痛!痛啊!”


“给我个痛快吧!”


“啊啊啊啊!”


张源苦苦哀求,希望刽子手能给自己一个痛快。


因为这些刽子手的刀,并不锋利,甚至说非常迟钝。


要砍掉一个人的脑袋,犯人们通常得挨上几十刀。


让犯人们感受自己的脖子被一点一点的劈开,这样的痛苦,往往让人癫狂。


行刑本就是让人感受痛苦的,刀快了,这些犯人不就爽了吗?


所以明朝就有过规定,不准使用快刀。


后来严世蕃被枭首时,就足足挨了三十六刀。


活活疼死。


经过漫长的处决之后,张源的头颅终于滚落下来。


紧接着,就是其他官员,依次受刑。


菜市口,仿佛变成了阿鼻地狱。


……


紫禁城。


刘健,李东阳和谢迁三人,跟在怀恩的身后,惴惴不安地向御书房走去。


刚刚走进后宫,他们三人便闻到了,空气中漂浮的淡淡血腥味。


大量的太监正在清洗着皇宫内的街道,还有人在宫内焚着香料,撒着香粉。


他们这才明白,昨晚的皇宫,恐怕是发生了一场大清洗。


先是清洗皇宫,然后处理外戚,最后再把内阁给解散了。


短短一天的时间,朱祐樘就把权力从后宫和内阁的手里,统统收回来了。


并且还把厂卫这两大杀器,牢牢地攥在手里。


这让他们在欣慰的同时,也对朱祐樘感到害怕。


这还是那个仁厚宽爱,性格软弱的朱祐樘吗?


“三位大人,御书房到了,皇爷就在里面。”


“劳烦三位在此等候片刻,咱家先进去通报一声。”


怀恩停在御书房门口,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对于这位在皇帝面前正当红的太监,刘健三人丝毫不敢托大,连忙拱手还礼。


“怀公公,请!”


怀恩轻手轻脚地走进御书房,朱祐樘正在龙案面前批改奏折。


“皇爷,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位大人已在门口候着了。”


“宣他们进来。”


朱祐樘将手中的奏折扔到了面前的龙案上,闭目沉思,同时一手缓缓按着自己的睛明穴。


片刻后,刘健,李东阳和谢迁三人,便齐齐走进御书房。


“臣刘健,李东阳,谢迁,拜见陛下。”


三人下跪行礼,朱祐樘做了一个虚抬的手势。


“不必多礼。”


朱祐樘睁开眼睛,看向刘健三人。


这三人,是朱祐樘目前,比较熟悉的三位大臣。


都是自己还在东宫当太子的时候,给自己讲书授课的老师。


不仅如此,三人还是弘治中后期的阁老,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能臣。


朱祐樘沉吟片刻:“刘健,李东阳,谢迁听旨!”


三人心中一跳,又是惊讶,又是期待,连忙跪地听旨。


“擢礼部右侍郎刘健,为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议事。”


“加翰林院侍讲学士李东阳,为文渊阁大学士,入阁议事。”


“加翰林院修撰谢迁,为东阁大学士,入阁议事。”


三人听后,皆是一惊,随后连忙叩地接旨。


“臣,刘健,李东阳,谢迁,谨遵圣旨,谢陛下恩典!”


这三人中,最大的刘健才55岁,最小的谢迁才38岁。


正是年富力强,有决心,有抱负,有能力的年纪。


刘健还好,从礼部右侍郎入阁,名正言顺。


可李东阳和谢迁两人,都还在翰林院任职。


如今突然入阁,可谓是平步青云,一步登天!


李东阳和谢迁两人激动地热泪盈眶,心中对朱祐樘充满了感激。


恨不得立马为大明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祐樘站起身来,走到三人面前,主动扶起刘健三人。


“如今朝野动荡,朕能相信的人不多。”


“三位老师都是朕在东宫的旧臣,朕对你们还是很放心的。”


“所以今日朕特宣你们三人入阁议事,给朕推举一份递补致仕官员的名单。”


“是陛下,臣等必定不负陛下所托!”


三人齐齐领命,一脸庄重。


朱祐樘点了点头,指着自己龙案上成山的奏折。


“那三位阁老现在就开始做事吧,把这些奏折搬回文渊阁去吧。”


“是,陛下。”


刘健三人连忙应下,怀恩招来司礼监的小太监,帮忙将奏折给搬去文渊阁。


等到众人离开后,御书房重新安静了下来。


朱祐樘坐在软塌上,喝着热茶,享受着难得的宁静。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念叨着太祖皇帝当年的诗句,朱祐樘悠悠叹了口气。


如今的大明王朝就像是一艘外表光鲜亮丽,但实际上已经烂入骨髓的破船。


各种问题隐藏在水下,随时都会爆发。


朱祐樘作为大明王朝这艘船的掌舵人,他必须要将这些问题,统统扼杀。


病急当用重典,只有像洪武大帝那样,将文官集团杀痛,杀怕了。


这大明的天下,才会重回洪武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