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 > 第十五章 内阁与后宫

第十五章 内阁与后宫

作者:月下更 返回目录

文渊阁是内阁的办事地点,位于翰林院,就在午门右侧。


司礼监的太监们把奏折重新搬回文渊阁后,刘健,李东阳和谢迁三人,也正式开始处理奏折了。


李东阳和谢迁两人本就熟悉,刘健之前也在翰林院任职,还是李东阳和谢迁的上官。


所以李东阳和谢迁自然以刘健为首,推举他为内阁首辅。


“刘阁老,这六部尚书,你有合适的人选没有?”


李东阳斟酌着,向刘健请教。


刘健微笑,语气和蔼:“呵呵,宾之,你我同为阁臣,不必如此拘谨,叫我希贤就好。”


“如今空缺三部尚书,分别为吏部,户部和工部。”


“依我之见,这吏部尚书的位置,可让前南直隶兵部尚书的王恕担任。”


“王恕初为大理寺左评事,又历任赣州布政使、豫州巡抚、南直隶刑部左侍郎、南直隶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


“历官十余任,刚正清严,始终一致。”


“政绩斐然,素有官名,不仅可任吏部尚书,甚至还可推举入阁。”


谢迁有些吃惊:“还要再推选阁臣?”


如今内阁只有他们三人,要是再推选新的大臣入阁,那不是分散了他们手中的权力吗?


刘健:“如今正是陛下用人之际,自是要多推举贤明之人入阁的。”


“我们均是初次入阁,根基不稳,多多拉拢一些人入阁,总是没有坏处的。”


“何况你们两人年龄太轻,内阁内总要有些经验丰富的大臣坐镇,才能更好的辅佐陛下。”


李东阳和谢迁两人对视一眼,李东阳很快想通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当即表态。


“我同意希贤的看法,确实应多该多扩充一些内阁人数。”


两人都同意扩充内阁,谢迁自然无话可说。


刘健面带微笑,继续推举另一位尚书名额。


“至于户部尚书的空缺,我举荐吏部左侍郎徐溥。”


“徐溥性情凝重,做事讲究原则,为人宽宏大度,体恤下情,有古大臣风。”


“他镇以安静,务守成法的为政之道,正适合如今动荡不安的局势。”


“我不仅想举荐他入阁,还想推举他为内阁首辅。”


“啊?”


李东阳和谢迁两人,俱是一呆。


谢迁脱口而出:“希贤兄,我俩私以为荐你为首辅……”


刘健笑着摇摇头:“我资历尚浅,还没有做首辅的能力。”


李东阳肃然起敬:“希贤兄高风亮节,不为名利所动,坚持举人为贤,希贤入阁,实乃是大明之幸。”


谢迁也有些感慨:“希贤兄才是有大心胸者,是我目光短浅,让希贤兄看笑话了。”


刘健笑着拱了拱手:“食君之禄,为君分忧。”


“我是大明的官员,自该为大明的江山社稷尽忠。”


“哈哈哈。”


三人相视一眼,大笑起来。


不知道才四十岁左右的李东阳和谢迁,有没有理解刘健真正的心思。


如今朱祐樘重组内阁,他们空降入阁,都是无根的浮萍。


从事实上,内阁已经丧失了所有权力,彻底沦为朱祐樘的依属了。


想要增大内阁的权力,自然是需要抱团结党的。


内阁必须要多一些肱骨老臣,才有和朱祐樘对话的资本。


但他又不愿意做冲锋陷阵的前锋,首辅这位置,还是让给徐溥这个老臣为好。


刘健想扩大内阁的权力,并不代表刘健就对朱祐樘有二心。


皇帝所代表的皇权,与内阁所代表的相权之间的权力斗争,贯穿明朝始终。


这和选哪一个人入阁没有关系,只和所处的位置有关系。


任何一个入阁的阁臣,都致力于扩大内阁的权力。


所以并不是朱祐樘识人不明,朱祐樘选任何一个人入阁,都是一样的结果。


朱祐樘和内阁的关系,只能是边打边用。


朱祐樘早就明白这一点,但有厂卫在手,他并不担心内阁会掀起多大的水花。


他能解散内阁一次,就能解散第二次。


……


文渊阁的三位阁老在议论国家大事时,后宫的两位皇太后,也在思索着朱祐樘的家国大事。


“娘娘不好了,吴废后被陛下尊为皇太后了。”


“陛下还让她代行皇后之权,替陛下管理三宫六院呢!”


一位年轻的宫女跑进慈庆宫,来到宪宗皇帝的正统皇后,如今的皇太后王氏身边,低声轻语。


昨晚后宫的清洗波及范围很广,就连慈庆宫这边,都听到了宫外的异常声响。


所以一大早,王皇太后便让自己的宫女去外面打听打听,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只是没想到,昨晚竟然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事。


原本正闭目念佛经的王皇太后,突然睁开眼,皱起了眉头。


“吴氏被封皇……太后?现在宫内不应该是周太皇太后在管理吗?”


“回娘娘,昨晚……陛下褫夺了周太皇太后的封号,将她打入了清宁宫。”


“什么?!”王氏大惊失色,手中的佛经都崩掉了。


“你仔细说说,把你知道的,都告诉哀家。”


“是,娘娘。”


于是,这位宫女便将他打听到的事,都讲给了王皇太后听。


朱祐樘并没有特意封锁昨晚的消息,所以宫内的太监宫女们,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昨晚的事。


听完后,王氏沉默了良久后,突然发出了一声轻笑。


随后笑声越来越大,侍奉左右的宫女太监都有些不知所措,诚惶诚恐地跪了下来。


王氏心头舒爽无比,有种终于熬出头的畅快感。


王氏和吴氏是同时入的东宫。


英宗皇帝在临驾崩前,亲自选中了吴氏,成为了宪宗的太子妃,之后又顺利成为了皇后。


但吴氏不知为何,成为皇后一月后便被宪宗皇帝下令废除,之后便立了王氏为皇后。


虽然宪宗皇帝立了王氏为后,但王氏却没有为宪宗皇帝生下任何子嗣。


而宪宗皇帝却有十四个皇子,六个公主。


唯一的解释,就是宪宗皇帝根本就不碰她。


但不管是吴氏当皇后,还是王氏当皇后,她们都没有真正掌控后宫的权力。


权力被周太后牢牢掌握在手中。


如今周太皇太后被打入清宁宫,压在她头上二十多年的大山,终于没了。